2020年6月13日,科創板迎來開板一周年。
作為國內資本市場的“改革試驗田”,科創板在制度創新方面已取得諸多成果,開創了A股歷史上多個“第一”。包括率先推行注冊制;第一家尚未盈利企業上市,第一家紅籌企業上市,第一家特殊表決權企業上市等。
在制度創新的背景下,科創板令很多原本不滿足A股主板、中小創上市標準的硬科技企業成功上市。比如百奧泰等仍然虧損的企業,比如紅籌企業華潤微。
與其他板塊相比,科創板更加聚焦硬科技企業。比如在打造“中國芯”方面,科創板就集聚一整條產業鏈企業,包括半導體設備、材料;半導體設計、半導體制造等。
制度創新的先鋒
2019年6月13日,在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舉行了上交所科創板開板儀式,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板塊。
截至2020年6月12日,“改革試驗田”科創板已陸續接受340家企業申報。6月12日,博匯科技科創板上市,科創板迎來第110家上市公司。這11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1.72萬億。其中,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有兩家,分別為金山辦公、中微公司;市值超過100億元的有47家,占比達42.27%。
同樣是在6月12日,科創板首單CDR九號智能上市申請獲得上交所上市委會議通過。根據九號智能招股書(上會稿)顯示,其注冊地位于開曼群島,屬于紅籌企業,且存在投票權差異及VIE架構等公司治理特殊安排。這意味著,科創板即將迎來首家VIE架構紅籌企業。
同日,證監會同意了華興源創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注冊申請,科創板首單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也走過了最后的注冊流程。
據了解,2020年3月27日,華興源創重大資產重組獲上交所受理;5月25日,相關重組事項獲上交所審核通過。自受理至審核通過,華興源創僅花費不到兩個月。在注冊流程方面,該項目同樣進展“神速”:6月9日提請注冊,證監會于6月12日按法定程序同意注冊,用時僅4天。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研究優化注冊制下并購重組審核及注冊流程,完善監管服務,進一步激發并購重組市場活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而注冊制改革,也從科創板逐步推廣到創業板。6月12日深夜,證監會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發布了一系列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
6月15日至6月29日,深交所將接收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并購重組在審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6月30日起,深交所開始接收新申報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
未盈利、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
事實上,科創板、注冊制相關制度創新已卓有成效。6月11日下午,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籌備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李鋼在總結科創板開板一周年運行情況時表示:“發行上市的包容性明顯提高,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的企業、紅籌企業等原先難以在國內上市的企業陸續登陸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注冊的標準、程序、內容、過程公開、透明、高效、可預期,各個環節都有明確的時間要求,基本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2020年1月23日,澤璟制藥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未盈利上市第一股。作為一家新藥研發企業,通常情況下前期研發投入巨大,且產品上市前無法取得營收。一旦創新藥產品成功上市,便有機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因此,澤璟制藥采取第五套上市標準,該標準對營收、凈利潤沒有要求,僅要求“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醫藥行業企業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繼澤璟制藥之后,百奧泰、神州細胞、君實生物等8家企業相繼采取第五套標準申報上市。其中,百奧泰已成功登陸科創板,神州細胞、君實生物均已注冊生效,即將登陸科創板。而顯然,采取第五套上市標準的企業,則多為生物醫藥行業企業。
多年來,A股市場始終只存在同股同權企業。但很多科創企業在公司治理架構上實施AB股制度,其發行的股票一般分為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后者每股的投票權一般是前者的N倍。
2020年1月20日,優刻得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優刻得與AB股制度形式上略有不同,其將股票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在股東大會進行表決時,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5票,而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
“硬科技”含金量高
根據上交所此前發布的《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要求保薦機構重點推薦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之際,該板塊目前已集聚一大批“硬科技”企業。以半導體產業鏈為例,科創板上市/擬上市公司中,已包含設備、材料、設計、制造等多個領域優質企業乃至龍頭公司。
半導體設備方面,光刻機和刻蝕機是兩種極為關鍵的設備。而科創板上市的中微公司,便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蝕刻機生產商。根據中微公司201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在研項目中,就包括用于7納米以下邏輯電路刻蝕的設備。
而在申請科創板的企業中,也有從事光刻機業務的企業。芯碁微便將成為“國產光刻機世界品牌”作為奮斗目標。
半導體材料方面,科創板也有半導體硅片企業滬硅產業;半導體設計方面,科創板上市的內存接口企業瀾起科技;半導體制造方面,在科創板上市的有華潤微。而在科創板擬上市公司中,還有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以及AI芯片設計廠商寒武紀。
在專利儲備上,科創板上市公司中,華潤微擁有1159件發明專利,居科創板首位;擬上市公司中,中芯國際擁有5965件發明專利。
截至6月12日收盤,中微公司、瀾起科技、滬硅產業和華潤微總市值分別為1101億元、996億元、804億元和485億元,分別位居科創板市值榜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七位。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