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此輪整治,加之未來即將實施的監管細則,將肅清當下打著互聯網金融名義大肆進行著不法勾當的亂象,P2P行業生態將更趨凈化。同時,行業競爭也更加有序,最終推動整個行業走上創新的正軌,更加回歸本質,服務于實體經濟
監管層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正在從糾結變為堅決。
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有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為期一年。當日,國務院批復并印發與整治工作配套的相關文件。據悉,該文件由央行牽頭、十余個部委參與起草。
文件按照“誰家孩子誰抱走”的原則,共有七個分項整治子方案,涉及多個部委,其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將分別發布網絡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和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的專項整治細則,個別部委負責兩個分項整治方案。由于此次整治涉及打擊非法集資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公安機關將密切配合參與其中。
一直以來,我們對互聯網金融始終抱著又愛又恨的復雜情感。一方面,它代表著金融領域最快速最高效的創新。它不僅作為傳統金融的延伸,令普惠金融體系更完善、更具有效率,同時也倒逼傳統金融機構去適應、去轉型。而這一切的結果,最后從中受益的還是金融服務的受眾以及整個實體經濟。也正因為此,在當前我國的經濟換擋時期,整個社會對于互聯網對金融所能帶來的改變,以及這些改變能夠對實體經濟所注入的動力,充滿了期待與呵護之情。以至于在金融這樣一個如此嚴肅的領域里,互聯網金融依舊在享有一個寬松到甚至是真空的監管環境。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開始慢慢發現,互聯網金融這把雙刃劍帶來的傷害也與日俱增。
P2P、線下理財平臺野蠻生長的同時爆發大規模跑路倒閉。自2011年P2P網貸平臺上線以來,截至今年3月,國內累計成立的P2P理財平臺達3984家,已有1523家公司倒閉或者跑路。其中涉及上百萬人,超過千億的資金,人均損失10萬元。泛亞、e租寶、大大、金鹿、中晉……響亮的名字背后,卻是一個個百億級平臺的接連崩塌。
如何在呵護創新與防范風險中取舍,無論是業界還是監管層,都在過去的兩年中感到痛苦與糾結。金融的核心問題永遠是安全,如果不能健康地發展,盲目地追求金融創新的速度將給我們整個經濟社會帶來負的能量。
此次專項整治,劍指當前各類打著創新的旗號行非法集資之實的問題平臺,也表明了頂層設計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態度正在變得堅決:健康發展才是底線。
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此輪整治,加之未來即將實施的監管細則,將肅清當下打著互聯網金融名義大肆進行著不法勾當的亂象,P2P行業生態將更趨凈化。同時,行業競爭也更加有序,最終推動整個行業走上創新的正軌,更加回歸本質,服務于實體經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