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把醫養結合、健康養老作為“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居民享受更高質量的“老有所養”成為下一個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2015年以后,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時期。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2050年左右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國人口急劇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優雅地、有尊嚴地老去,是所有老年人所關心的。
可以看到,我國養老服務需求增長迅猛,一是老年撫養比上升,老年人養老金支出總額不斷增大;二是老年階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傳染病,成為健康的主要威脅,醫療模式向長期保健和疾病預防方面轉變;三是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和高齡老人不斷增加,在農村地區情況尤為嚴重,這導致家庭養老功能部分向社會養老轉移已成為必然,也使得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加大。
同時,人口的老齡化對國內緊張的優質醫療資源提出了更大挑戰。由于身患慢性病,很多老人一年中有多半年要住在醫院里,床位的緊缺導致很多有剛性需求的患者無法及時住院治療。
針對上述現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原總裁楊超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發展醫養結合”,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情況,重視發展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模式是必然選擇。
楊超告訴記者,近兩年他都參加了全國政協相關的調研活動,很多政協委員也都在調研后提交了關于加快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的提案。“現在有很多商業公司,包括一些地產商正在轉型發展養老產業、養生產業,保險公司還局限于銷售養老金產品。我認為保險公司也需要重視開展醫養結合的模式,比如‘醫養結合,康樂同行’模式。”楊超表示。
楊超還認為,保險公司所提供的服務不應僅僅是單一的保險產品,還應提供與養老相關的醫療、生活服務。比如,中國人壽在北京、天津、海南等地都有這樣的養生社區,投保人拿著保單就可以入住。
在農村地區,楊超認為,政府應加大對這些地方建立養老社區服務體系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農村地區的養老衛生服務網絡。同時,商業保險再為其作補充。“用商業保險來完善社會補償體制,這就是‘雪中送炭’之外的‘錦上添花’。”楊超說。
楊超還對記者談到了他對金融監管的看法。他認為,對于金融監管的定位要正確,金融監管應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出了事情再去追查問責。對于被監管者來說,要自覺加強法制意識,自覺接受監管,要事先在內部控制風險,做事要有底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