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金融“去杠桿”背景下,人民幣匯率、金融市場出現了一定的波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聲音似乎有所減弱。面對市場疑問,“一行三會”日前在陸家嘴論壇齊發聲: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決心不能動搖。
“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行業,受益于對外開放,今后還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表示,越是開放充分、競爭激烈的行業,進步就越快,是開放促進了國內的政策改革。
當前,我國金融服務業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整個行業有著快速發展的驚人業績。但從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來看,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步伐還需加快,這也是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通過改革開放,我國金融業在產品市場上已基本實現由市場定價,但還需通過在要素市場領域的深化改革,進一步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如今我國金融業繼續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市場環境和條件已經完全具備。國內的金融機構已有很多“走了出去”,并適應了國際金融業競爭,在風險管理、定價、反洗錢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并且,我國金融業已成為整體資本充足、經營穩健的市場化經營主體,有能力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局勢。
同時,中國的經濟和金融業已經深入全球化的進程,金融業發展應有更寬、更高的全球視野。“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的穩步推進,自貿區的快速發展,人民幣加入SDR,“滬港通”、“深港通”陸續開展,以及A股終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等,都為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和國際合作帶來了新機遇。而在這個過程中,金融開放的支持,更是經貿合作深入的前提和基礎。
此外,金融業繼續堅定推進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使銀行業組織體系更加健全,機構種類更加豐富,市場競爭更加充分,服務功能更加完善。
因此我們認為,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一環,我國的金融業應當抓住當下良好機遇,在此時間窗口不斷推動改革和開放,以此來加速整個行業的成熟與發展。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國參與到全球金融體系的變革之中,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在金融市場改革發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防控金融風險任務艱巨。提高監管強度和有效性,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將是監管部門面臨的考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