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近年來,江蘇常熟農商銀行以普惠金融為抓手,推動服務重心下沉,不斷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讓農業發展更強、農村建設更美、農民口袋更富,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截至8月末,該行貸款中近七成投入涉農領域,涉農貸款余額超1200億元。
金融助力讓農業更強
江蘇常熟農商銀行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開展信用評級,加大“蘇農貸”“惠農快貸”等擔保創新類業務投放力度,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便利度,全力支持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需求,解決客戶擔保能力不足問題,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
該行還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客戶建檔授信體系建設,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扶持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截至8月末,該行共計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客戶393戶,累計發放貸款4.3億元。同時,圍繞“百萬收入家庭農場”培育行動,為家庭農場和種植養殖大戶分層分類制定授信方案,為328個家庭農場提供超5000萬元信貸支持。
精準服務讓農民更富
江蘇常熟農商銀行采取網格化管理的方式對所轄范圍精耕細作,目前已形成鎮、村、家庭的三級網格管理模式,精準繪制鄉村網格化地圖、建立標準化服務體系,將29個一級網格、258個二級網格和2900余個三級網格納入網格化平臺,精準描繪客戶畫像,不斷提升網格內客戶金融便利感、獲得感。
為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該行充分發揮服務“三農”的優勢,扎實開展“整村授信”專項行動,對村民家庭的信用評定與授信,采取“戶貸戶用、隨用隨貸”管理,精準滿足農村家庭戶的融資需求,為地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服務保障,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三農”沃土。
該行還積極探索“農村財富+鄉村振興”新模式,幫助農民、新市民等做好財富管理,逐步形成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當好村民的貼心“金融管家”。
新社匯平臺聯合創始人煜陽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作為長期扎根農村的金融機構,農商銀行應采取如下措施,將信貸資源向“三農”領域傾斜:一是堅定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健全“三農”服務體制機制,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并加強對扎根農村的基層員工的培養,鼓勵他們投身農村金融服務。二是針對農村經營主體和農業產業的特色,開發適合的信貸產品,滿足“三農”領域多元化需求。三是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了解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項目,積極參與其中,提供金融支持。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認為,農商銀行還應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確保信貸資金的安全和合規使用,包括完善信貸審批流程、加強貸后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等。
(通訊員彭逸星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孫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