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通訊員 黃硯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與廣西那坡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班偉圍繞中央一號文件相關內容進行了訪談,力求找準“大主題”背后的“小切口”。
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廣畜禽活體、農業設施等抵押融資貸款”。作為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新的重要內容,您認為其對破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的意義是什么?
班偉:通過畜禽活體抵押融資,農業經營主體可將自身畜禽資源轉化為有效融資工具,從而緩解資金壓力。但是,畜禽活體抵押融資確實面臨著諸多風險和壓力,因此,金融機構應在貸款審批和風險管理上不斷探索創新,以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
與此同時,農業設施抵押貸款也是破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生產設施已成為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資產。通過農業設施抵押,農業經營主體可將設施轉化為融資資源,從而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此外,農業設施抵押貸款還有助于盤活農村產權資源,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記者:推動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金融機構應如何將智慧農業技術融入抵押融資服務之中?
班偉:無人機作為智慧農業重要組成部分,其在農業監測、作物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控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在抵押融資服務中,無人機技術可用于對抵押物進行精準評估。通過無人機搭載的高精度傳感器和攝像頭,金融機構可獲取抵押土地或農作物詳細數據,包括作物生長狀況、土壤質量、灌溉情況等,從而更準確地評估抵押物價值。
大數據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同樣廣泛,它通過對海量農業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挖掘,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決策支持。在抵押融資服務中,大數據技術可用于構建農業信貸風險評估模型。金融機構可收集和分析農戶歷史信貸記錄、生產經營數據、市場行情等信息,運用大數據算法精準評估農戶信貸風險。
記者:目前,有哪些特色金融產品已落地?如何設計符合地方產業特點的金融工具?
班偉:為支持那坡縣邊境居民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我行推出“邊民貸”產品,設置專門通道,充分利用人民銀行涉農再貸款支持邊民互市貿易、農業生產、家庭消費,為穩邊固邊提供那坡農商銀行金融服務方案。
記者:當前政策執行中面臨的主要障礙是什么?還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班偉:主要障礙包括,農業產業受到自然條件、市場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風險較大。目前,與“三農”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涉農貸款風險補償等機制尚不完善,金融機構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中有一定后顧之憂。在實際操作中,各部門間的政策協同機制尚不完善,導致金融機構在支持鄉村振興時難以獲得充分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們希望,一是建立財政金融協同支持機制,通過政府主導財政投入與金融機構資金有機結合,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包括增加對農業農村領域財政投入,優化支農支出結構,以及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鼓勵成立合作社等模式,吸納金融機構增加對鄉村振興的信貸投放。
二是通過提供稅收減免、風險補償等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鄉村振興的金融產品,如農業保險、小額信貸等。
三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應加大對鄉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包括完善支付結算體系,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