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歲末年初,多家中小銀行對定期存款掛牌利率進行調整。
《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部分中小銀行將存款利率上調,以期在“開門紅”中獲得頭彩,也有部分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但當前工農中建等大型銀行的存款利率暫未有明顯變化。
業內專家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促使銀行根據自身情況主動管理存款負債與成本。與此同時,銀行整體攬儲壓力有所緩解,下階段存款利率不排除繼續下調的可能。
存款利率“有升有降”
據悉,2022年12月27日,烏魯木齊銀行發布公告稱,下調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并解釋此舉是為了順應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趨勢。黑龍江五大連池農商銀行自2023年1月1日對定期存款利率進行調整,三個月至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較此前下調5至25個基點。新疆銀行也發布調整人民幣存款利率公告,宣布對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進行下調,將人民幣個人存款定期整存整取五年掛牌利率由3.85%調整為3.7%。
春節前夕下調存款利率的現象并不普遍。同一時期,不少農村金融機構表示,2023年1月1日起,上調部分定期存款掛牌利率。
例如,河南義馬農商銀行、宜陽農商銀行將一年、兩年、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上調至2.25%、2.7%、3.3%;中牟鄭銀村鎮銀行將定期整存整取三個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分別上調至1.40%、1.65%、2.25%、2.80%、3.50%。
存款利率有升有降為何在同一時間段出現?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各家銀行的存貸差狀況不同,負債端壓力較大的銀行通過上調存款利率吸納存款,而資產端壓力較大、放貸困難的銀行就會適當調低存款利率以放慢存款增速,降低放貸壓力。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根本原因在于利率市場化改革,各類銀行根據自身情況,利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節機制,主動管理存款負債與成本。從宏觀環境看,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近年來儲蓄存款增長明顯,部分中小銀行短期攬儲壓力有所緩解,缺乏攬儲、上調存款利率的動力。
“目前,下調存款利率屬于少數現象。從下調利率的各銀行情況來看,調整后的各期限存款利率仍高于中大型銀行利率水平,同樣具備競爭力。”周茂華進一步表示,但整體來講,部分中小銀行由于網點、品牌、經營能力等相對大型銀行存在差距,吸儲壓力仍然較大。
攬儲熱情呈現差異化
通常情況,每年年初都是銀行攬儲熱情高漲的階段,甚至不少農商銀行從上年度11月份就召開“開門紅”動員會。但今年“開門紅”聲勢不大,許多銀行宣傳造勢力度較小,整體攬存積極性不及往年,這一現象在大型銀行營業網點更為明顯。
“積極性不及往年其實是銀行整體攬儲壓力緩解的體現。”周茂華對記者表示,近年來,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國內財政、貨幣政策積極發力,助力經濟企穩復蘇,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同時,國內實體經濟信貸需求處于復蘇階段,銀行部門沒有以往那么“缺錢”,加上今年以來,由于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波動有所增大,導致預防性儲蓄有所增加,銀行整體存款上升較快。此外,近年來銀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部分銀行息差壓力較大也限制了存款利率上行。
在柏文喜看來,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貸款端增速較慢,銀行通過下調存款利率和降低攬存宣傳力度的方式來放緩負債端的存款增長壓力,以降低經營負擔。
與之對應的,仍有不少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延續往年習慣,在這段時間內加大宣傳力度,積極迎戰2023年首季“開門紅”。
記者了解到,河南鄧州農商銀行推出“瑞兔迎春百花送福”開門紅營銷活動,圍繞“進門送福氣”“積分兌好禮”“利率享優惠”等,通過“線上+線下”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營銷宣傳活動,并通過裝扮營業廳、兌換新鈔、發放春聯等方式加大柜面宣傳力度,為活動開展營造氣氛。
云南省聯社要求轄內機構全力打好旺季營銷攻堅戰,更要打好旺季營銷持久戰,強化以產品作為支撐、以發展為主線、以質量為基礎,調結構穩增長。
福建東山聯社則通過舉辦2023年首季“開門紅”營銷技能培訓,提升員工的營銷技巧,拓寬員工的營銷思路,為搶抓機遇、贏得主動、站穩縣域金融主力軍地位奠定堅實基礎。
湖北松滋農商銀行通過公眾號、抖音、朋友圈等線上渠道和宣傳車、廳堂、LED顯示屏、音響、小區道閘廣告等眾多線下渠道開展全方位宣傳,讓農商銀行的實惠產品、優質服務更好地惠及轄內居民,為“春天行動”攢足人氣和資源。
在周茂華看來,銀行的主要業務、利潤來源目前仍是信貸業務和息差,也因此決定了銀行的負債業務依舊重要。
下調銀行存貸款利率或成趨勢
自2022年9月份國有大行、大部分股份行陸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后,部分中小銀行也跟進操作。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下調銀行存貸款利率或成趨勢。
“預計銀行存款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間,主要原因是目前國內經濟處于復蘇階段,宏觀托底政策繼續偏積極,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與此同時,國內銀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部分銀行息差較大,倒逼銀行加大負債管理。”周茂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存款利率整體呈現下行趨勢,但居民的存款熱情依舊不減。
央行近日公布了2022年12月及2022年全年金融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58.5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個百分點。此外,央行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消費、儲蓄和投資意愿上,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個百分點。
對于中小銀行來說,下階段如何在保持存款適當增長的同時,將負債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也值得思考。諸多業內人士亦達成共識,中小銀行需根據自身資產負債情況,理性拓展存款業務,拋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做到理性攬儲。
柏文喜表示,針對中小銀行尤其是農商銀行后續的攬儲工作,應該將側重點放在如何吸引中長期大額存款,以及調整優化負債結構、降低流動性壓力等方面。
“部分中小銀行需要完善內部治理,聚焦主責主業,深耕區域市場,不斷提升風控與經營能力,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與此同時,需緊扣客戶偏好與痛點,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并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周茂華建議。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