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的首位,足見對科技金融的高度重視。這也意味著科技金融在2024年及未來會迎來更大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各大金融機構和各行各業的高度關注。”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金融教授張正平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般來講,科技金融可以理解為服務于科技企業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活動的總稱,是通過金融創新,提供服務于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金融服務和金融機制等。
科技金融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科技金融的發展,積累了諸多經驗,并已初步建成包括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創業投資、融資擔保和保險在內的全方位、立體型和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新三板、創業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金融的一個舉措。”張正平介紹。
從科技金融領域的信貸增速來看,近年來,我國科技型企業貸款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高科技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2.5萬億元,同比增長41.5%,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高增速;全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4%,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雖然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廣度和精度不斷提升,但在有效覆蓋科技創新鏈條和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連平表示,比如,科技創新需求與金融服務之間的匹配度欠佳,傳統的金融服務體系通常較注重為大型企業提供支持,難以滿足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的創新發展需求;科技型企業具有輕資產和高風險等特點,商業銀行通常對其融資持謹慎態度,不少中小民營科技型企業依然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新的一年,如何促使金融更好地為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服務,讓更多金融“活水”潤澤科技型企業?連平認為,首先,要完善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企業的評價體系,如對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潛力等進行有效評價,為金融支持提供精準的依據和指引;同時,要推動金融機構針對性創新產品和服務,如知識產權質押和股權質押貸款等,并持續提升科技金融的服務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另外,還要加大對科技型企業風險識別和監測力度,提高風險防控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科技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持。”張正平表示,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在踐行科技金融的時候,需要根據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周期、風險等實際情況,滿足其相應的金融需求。
張正平還表示,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意義重大且極具挑戰,因此,還需要梳理總結過去的一些成熟模式和做法,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突破難點,有針對性開展工作。如此,科技金融的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