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愛靜
春回江南,綠染阡陌。行走在浙江的田間地頭,一幅農業多元發展的新圖景躍然眼前。今年以來,浙江各地農商銀行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為農業多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近日,記者采訪了浙江多地金融機構,看金融如何春風化雨,潤澤鄉村大地。
農業創新
點燃鄉村振興引擎
農業創新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而金融的支持則為這臺引擎提供充足的燃料。
在浙江省諸暨市陶姚村,智能化噴灌系統精準地為每一株幼苗輸送甘霖,光伏板陣列下,中草藥幼苗茁壯成長。這是諸暨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農科技”)“農光互補”模式的生動寫照。
“我行積極支持農業創新發展,在神農科技建設1200畝‘農光互補’示范基地時,開通綠色通道,優化服務流程,提前深入山林實地考察,通過移動展業平臺現場完成評級授信,為其發放477萬元抵押貸款。”浙江諸暨農商銀行客戶經理何嘉持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刻,苗木采購進入旺季,面對采購資金壓力,諸暨農商銀行迅速行動,聯合當地鎮政府組建“春耕走訪專班”,24小時內為神農科技新增90萬元信用貸款。“這筆資金讓我們搶在價格窗口期完成了優質種苗采購,節約了不少成本。”神農科技負責人杜寶明說。
諸暨農商銀行的金融支持不僅緩解了神農科技的資金壓力,更為其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保障。如今,該公司注冊了“農可視”商標,創新打造“共享農場”云認養模式,實現了“農業+新能源+互聯網”的融合創新,不僅提升了土地綜合利用率,而且較傳統種植還節水節肥。
融合升級
庭院方寸地變身聚寶盆
在浙江漁老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落成的循環水養殖車間內,工人們正抓緊最后的設備安裝和調試,搶在3月底前讓69個養殖桶全線投入運行。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水產苗種繁育、水產養殖、水產銷售、養殖技術推廣等于一體的專業公司。
“以前傳統漁業養殖效益低、市場小,很難有大的發展。”浙江漁老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公司致力于研究開發本土溪流性魚類繁育和養殖,在浙江龍游農商銀行300萬元貸款資金支持下,2024年11月,該公司正式獲得關于提升草魚品質的養殖裝置及方法的國家專利認證。該技術采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養出的草魚身價比平常草魚翻一番,進一步推動溪流性魚類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這一技術被運用于“庭院模式”。浙江漁老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技術支撐和日常運維,農戶提供自家庭院,在20—30平方米的院落里放置一組設備養魚,無需額外出資,只需定期清理過濾箱,就能獲得保底租金和利潤分紅。
林下經濟
繪就鄉村生態新畫卷
在杭州臨安孫家村村民眼中,黃精不僅是藥典中的良方,更是撬動整村致富的“秘鑰”。山核桃林與黃精共生共榮,“樹上結果+樹下生金”的立體經濟發展模式為當地村民多了致富路,而這背后是臨安農商銀行的金融幫扶。
“購苗種、請專家、配設備都需要大量資金……”孫家村鄭書記回憶道。以前的孫家村產業發展困難,村“兩委”嘗試過生態旅游、石斑魚養殖,卻收效甚微。村“兩委”考察后,嘗試套種黃精,讓村民們看到了希望,然而啟動資金匱乏的難題橫亙眼前。
關鍵時刻,浙江臨安農商銀行深入村莊調研黃精引進種植規劃,從種苗采購、技術支撐到銷售渠道搭建,提供全鏈條支持,并量身定制融資方案,以強村公司為授信主體,發放“共富強村貸”100萬元,減輕村集體前期投入壓力。
“為破解林下經濟融資難、抵押少等難題,我行還創新推出低息助農貸款,豐富林權抵押融資模式。”臨安農商銀行昌化支行副行長潘曉鵬表示,截至2月末,該支行已為村內104名種植戶發放低息助農貸款2175.8萬元。
如今,孫家村的林下經濟帶動村集體年增收70余萬元,吸引大量外出青年返鄉創業,電商銷售、研學體驗等新業態也蓬勃興起。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