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琴
萬能險“越來越瘦”了!
曾幾何時,萬能險是某些新銳保險公司沖刺排名,進階行業前十寶座的利器。
然而,萬能險從2016年占人身險公司總保費最高34%的歷史峰值后,就一降再降。
萬能險“越來越瘦”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是監管強力引導保險業“回歸保障”的要求,也是險企加大長期高價值業務,落實“保險姓保”的必然選擇,還有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約束要求等等。眼下一些險企的萬能險躉交產品基本是限額銷售,這自然就不難理解了。
在諸多的因素中,險企投資能力的約束無法回避。
眾所周知,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險資近年來整體的投資收益水平并不樂觀,監管也早就看在眼里。為了進一步防止出現利差損給全行業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去年8月份,監管部門曾給部分險企窗口指導意見,萬能險結算利率最高不能超過年化5%,目前市面上萬能產品的結算利率總算有了天花板。
那些投資能力出眾的險企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而那些投資收益率“不咋地”的險企,日子卻有些窘迫。有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投連險賬戶的最高收益率為19%,收益最低的賬戶為-10%,其他賬戶的收益率普遍在-10%—10%之間波動,“十個指頭不一樣長”正常也不正常。
近年來銀行存款的利率中樞不斷下移,但市面上大多數險企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并沒有隨之大幅走低。哪怕是“咬著牙”拆東墻補西墻,也不敢把萬能險的結算利率給得太低,因為客戶流失、流動性壓力以及市場份額丟失,哪一樣都是險企不能承受之重。
萬能險成了眾多險企產品體系中“雞肋”般的存在。一方面,不賺錢的買賣要控制規模;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客戶的黏性,相較于其他類別的金融理財產品,安全性、流動性都不錯,且結算利率“還可以”的萬能險不但可以給險企帶來現金流,還可以提高客戶留存率,避免市場份額驟降的難堪。因此,限額銷售萬能險的策略成為“棄之可惜”的無奈選擇。
險企投資和承保的“兩只輪子”從來都是互相驅動和彼此給力。承保業務帶來豐沛的現金流為投資活動持續“輸血”,投資獲得的豐厚利潤反哺承保業務茁壯成長,支持險企開發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二者相得益彰才堪稱完美。
在投資收入難以覆蓋產品利息支出的極端時刻,有的險企會動用資本金兌付。如若此事成為現實,那么,“越來越瘦”的萬能險,隱約可見保險業風險隱患——利差損。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