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黃小鵬
近日,一家創制、生產和銷售天價白酒的上市公司宣布,將聘請一位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和一位化學獎得主為公司聯席首席科學家。兩位諾獎得主將分別指導一氧化氮提升現象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價值,并將諾獎成果應用于酒體風味、風味與人體感知等領域。
上市公司重視科研是件好事,即便是傳統白酒這樣的產品,對其開展科學研究,興利除弊,以打造出口味更佳、益處更多、害處更少的產品,也并非不能嘗試,但此消息一經公布,市場上更多的卻是疑惑的聲音。
中國很多傳承百年的白酒企業,特別是頭部品牌,它們安身立命的要素主要是地域、原料、傳統工藝,這些頭部酒企也曾試圖不斷往科技上靠,但社會接受度一直不高。如果說科技在這些酒企產品發展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估計主要還是在促進了生產流程標準化、產品質量標準化方面。要說幾十年的“科研”改變了酒的化學成分,連酒企自己都很少這樣宣傳。酒企要讓飲者相信它用的是“古方”,至于實現某些特種“功能”,酒企也絕對不敢說是科研帶來的,最多只敢說是科研“發現”的。
總之,厚古薄今是白酒第一定律,不是不能做科研,而是其目的、動機和做法與其他行業其他產品完全是兩回事。白酒主要是文化的化身,而不是科學的產物。所以,以開發機械、電子產品那樣的方式來研究白酒,適不適合,人們很狐疑。
這兩位諾獎得主都是洋人,洋人未必真能懂“白酒”。兩位諾獎得主在生理學和化學方面的造詣毋庸置疑,但白酒是中國文化的獨特載體,不論口味還是功能,都只有中國人能心領神會。該公司領導曾稱其產品是受太上老君托夢的啟發,這故事中國人一聽能“秒懂”,但如果這兩位諾獎得主聽了,估計得理解半天。所以,洋人研究白酒,即便得出什么正面的結論,也不一定有特別的說服力。
應該說,請諾獎得主來研究白酒,對提升產品的關注度來說還是有作用的,只不過,關注度不等于美譽度,如果沒弄好變成了噱頭,反而可能降低美譽度。20年前的資本市場上,這類提升人們想象力的事件屢見不鮮,近年來已變得相當稀少,故一聽到這消息還是頗有沖擊力的。真希望兩位諾獎得主能扎下根來好好研究出一些成果,“舊瓶裝新酒”,不要讓公眾擔心的事變成現實。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