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據北京金融法院8月26日消息,近日,某財富投資管理公司申請執行某控股集團公司等營業信托糾紛系列案件,申請執行標的金額72億元。該案被執行人為國內某大型民營企業,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申請執行人某財富投資管理公司代表著萬余名投資者的權益,牽涉面甚廣。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經征得各方當事人同意,北京金融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立即展開了促和解紛工作。在和解過程中,被執行人告知法院,因公司旗下地產板塊出現資金危機,引發“踩踏式”債務糾紛,連鎖反應誘發了公司旗下金融板塊的資金危機。目前公司正在積極處置資產自救,懇請法院暫緩強制處置公司資產,避免造成投資人群體性恐慌。
在向案件各方當事人、市工商聯、金融監管部門等詳細了解被執行人的資產負債情況,并聽取被執行人債務化解方案的基礎上,北京金融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特別邀請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對該案件進行了專業研判。
經專家研判,被執行人擁有優質的不動產及金融資產,屬于“有挽救價值的民營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作用,促使被執行人通過加速資產處置方式實現自救。為將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的政策落到實處,為陷入債務危機的優質民營企業紓困解難,承辦法官決定促進各方當事人通過執行和解方式化解債務糾紛,為債務人優化資產處置實現自救爭取機會。
為此,承辦法官與市工商聯及市商會營商環境專家密切協作,主動作為,多次與各方當事人進行溝通,客觀、全面地分析利弊,以“辦理一個案件救活一個企業”為目標,充分發揮市場主體自我修復功能,通過執行和解措施的適用,將善意文明執行理念貫徹到執行案件辦理全過程,促使各方當事人于近日自愿達成了分期履行的執行和解協議,依法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提升執行案件辦理質效,取得了積極成效。該控股集團公司對北京金融法院充分考慮企業實際,給企業處置資產自救機會,解決公司燃眉之急表示真誠的感謝,并懇請法院發揮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平臺優勢,在企業自力救濟過程中,積極協調各方債權人,穩妥推進財產處置進程。
據悉,這起案件的妥善解決,是北京金融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促和解紛工作機制的首次嘗試,也是執行和解成功標的額最大的案件,案件的和解解決既保障了投資人權益的逐步實現,又提供了債務人自我修復的機會,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是北京金融法院落實黨中央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一項創新機制。在該機制下,北京金融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中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以訴前多元解紛、促進執行和解和對接優質投融資資源為主要職責,攜手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及北京市商會多元化解糾紛,運用法治手段服務保障經濟健康發展,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特別是對于重大資產處置案件,通過謀劃、助推專業性糾紛解決方案制定,對接優質投融資資源等方式,保護企業產權,促進糾紛妥善解決。
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力度,北京金融法院相繼推出了代表人訴訟平臺、示范判決機制、“保、多、立、審、執”工作模式等系列舉措,為優化首都營商環境,助力北京“兩區”建設及“五子聯動”工作布局,提供高水平司法服務和保障。截至2022年8月20日,北京金融法院以執行和解方式結案65件,結案標的120億余元,在充分保障申請執行人合法債權實現的同時,維持了民營醫院、光伏電力公司、養殖公司等一批作為被執行人民營企業的持續運營,實現了“多贏”效果。
北京金融法院表示,今后將持續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為平臺,攜手市工商聯及市商會,貫徹首都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市場精準評估+企業全力自救+投融資天使他救”的全新模式,為暫時性陷入債務危機又具有挽救價值的優質民營企業紓困解難,營造首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編輯 田冬)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