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日,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在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要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規范涉民營企業行政檢查。
事實上,一方面,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它們能夠敏銳感知市場環境的變化,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它們能夠直面市場競爭,這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隨著民營企業被賦予更重要的任務,未來如何“不辱使命”?近日,《證券日報》記者采訪多家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下稱“深市”)民營上市公司,傾聽公司相關負責人描繪科技創新“行軍圖”。
深市民營企業
技術實力不斷彰顯
近年來,一批民營企業在激烈的全球科技創新競爭中不斷嶄露頭角,已然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相關公司主導的科技成果不斷在工業軟件、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基因和細胞醫療、新型儲能等領域落地生花,具備了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的技術實力。
長盈精密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憶道:“長盈精密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氫電業務,在氫燃料核心部件金屬雙極板上積極創新,累計研發和設備投入1.2億元。目前擁有發明專利9項,在國內金屬雙極板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此外,長盈精密子公司夢啟半導體經過三年的潛心研發,多款核心設備產品在2023年定型,晶圓及芯片減薄設備等實現批量出貨。”
長盈精密僅是諸多深市民營上市公司錨定科技創新的一個剪影。從整體情況來看,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1861家深市民營上市公司合計研發支出達3946.53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研發支出達2.12億元。
正是在高研發支出的加持之下,相關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得以不斷提升,為公司業績提供了有利保障。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46家深市民營上市公司預計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實現增長。
例如,騰遠鈷業發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58億元至4.65億元,同比增長343.07%至475.5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3.4億元至4.42億元,同比增長335.26%至465.84%。
騰遠鈷業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在生產工藝上具備30年行業沉淀和20余項核心技術,工藝自主研發,產線自主設計,關鍵設備自制。并通過不斷吸納技術人才,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推動工藝自主研發和關鍵設備自制,確保技術工藝水平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同時,公司積極推動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實現高效化管理。
錨定發展新質生產力
持續發力科技創新
民營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其能夠以靈活的市場機制和敏銳的洞察力,在技術創新方面往往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涌現。
正因如此,民營企業在新時代之下,承擔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職責。《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諸多民營企業倍感鼓舞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紛紛表態將繼續錨定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這一目標,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
帝爾激光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將秉承“激光方案探險者”的使命,始終堅持原始創新,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匯聚人才,探索激光技術應用“無人區”,以客戶價值為導向,開發從0到1的技術,以產業賦能為目標打造變革性的產品,加快發展優質生產力。
上述騰遠鈷業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了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公司采用清潔能源和綠色材料,優化生產工藝,減少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推動生產過程的綠色化和環保化。“這種綠色發展不僅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和市場競爭力。通過這些措施,騰遠鈷業能夠持續為公司未來發展加碼賦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編輯 喬川川)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