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婷
受能源轉型及新興產業需求增長影響,我國優勢小金屬品種作為智造強鏈補鏈的“關鍵資源”地位持續凸顯。由于受上游礦山建設、指標管控、生產成本、環保等因素影響,部分小金屬品種價格持續寬幅波動。
去年以來,鎢價持續處于歷史高位,并在今年5月份再度連續上漲。一方面,行業面臨持續高景氣的繁榮;另一方面,受價格波動或擾動金屬加工等環節。在復雜環境下,小金屬生產企業該如何突破短期桎梏,并實現跨周期持續發展,在近日上市公司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小金屬龍頭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廈門鎢業”)以自身的創新發展路徑給出了行業“樣本”。
核心小金屬持續高景氣
受到基建、機床工具、汽車、3C電子、光伏等領域需求拉動,2024年我國鎢消費合計為7.08萬噸,同比增長3.52%,其中,原鎢消費為5.98萬噸,同比增長4.19%。
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鎢業鎢鉬等有色金屬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4.14億元,同比增長5.78%;實現利潤總額25.25億元,同比增長7.55%;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整體延續增長態勢。
5月13日,廈門鎢業董事長黃長庚在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鎢與全球產業結構緊密相關,其下游消費對價格變化并不敏感。當前鎢業供應較為緊張,光伏用鎢絲等領域需求增長,長期來講看好鎢業景氣度。
近年來廈門鎢業積極拓展鎢在光伏用鎢絲、特種領域等產業的應用,取得顯著成效。例如,光伏領域用于切割硅片的鎢絲,給全球鎢需求貢獻了5%至8%的增量。需求突然增長,供需短期內處于失衡狀態,因此近幾年鎢價處于較高水平,并在高位趨于穩定。
“細鎢絲全年銷量1354億米(其中光伏用鎢絲銷量1070億米),同比增加56%。”黃長庚進一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公司核心應用領域,切削工具產品深耕中高端市場及海外市場,在3C、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較好增長;硬質合金產品克服行業需求增長放緩等不利影響,聚焦國內外細分市場精準施策,銷量同比增長,盈利基本持平。
整體看,基于公司創新研發能力,公司鎢加工產品主要針對中高端市場需求,因此應對鎢價波動影響,毛利率依然保持了較好的水平。
長期看,公司計劃通過進一步提升資源保障為公司發展進一步贏得先機。
“目前,公司鎢方面的主要產品是精密刀具,公司正加快步伐,或將通過收購兼并等形式,力爭在國內率先實現從賣產品到賣整體解決方案的轉變。在鎢資源的保障上,公司目前的鎢資源保障率為20%,未來計劃爭取將資源保障率提高至70%。”黃長庚如是表示。
持續加大全球化布局
在回答投資者關心的關稅問題對公司出口業務影響時,黃長庚認為,整體出口影響并不大,公司早已啟動了海外辦廠等應對預案。
在保持國內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廈門鎢業海外基地布局穩步推進。
黃長庚表示,公司早在2019年啟動了泰國基地建設項目,投資約1.9億元建設年產800噸硬質合金生產線,目前已經為投資者實現了較好的回報率。在此基礎上,依托海外資源,公司計劃進一步在泰國建立完善產業鏈;2024年公司調整泰國硬質合金生產基地二期項目,計劃投資達4.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鎢業下屬子公司能源新材料上市企業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鎢新能”)在法國建設的電池正極材料基地(中法合資企業)也在有序推進中。
“公司2017年就開始布局固態電池相關材料,在固態電池上主要圍繞正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進行布局。”廈鎢新能董事長楊金洪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去年推出的NL全新結構正極材料具備增強優勢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耐高壓性、穩定性,及充放電速率等,能用廉價金屬替代部分貴金屬如鎳、鈷等,目前已經處于量產初期,未來有望進一步降本增效。
萬聯投資顧問屈放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認為,隨著全球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加速邁進,對小金屬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能源轉型是全球主要國家長期目標,為小金屬帶來長期增量需求。隨著清潔能源戰略在全球穩步推進,新能源汽車、風電建設需求穩步增長,有望帶動各類小金屬需求持續差異化增長。
(編輯 喬川川)
00:24 |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 長... |
00:24 | 麥迪科技:聚焦醫療信息化 打造“... |
00:23 | 國資助力轉型成效顯著 ST目藥將摘... |
00:23 | 國產AI技術加速重構行業格局 快手... |
00:23 | 綠色能源一體化項目全面啟動 大業... |
00:23 | S佳通召開業績說明會 股改事項遭投... |
00:23 | “雙萬兆+AI”雙引擎助推 電信產業... |
00:23 | 三方面協同發力 促“雙萬兆”從試... |
00:23 | 綠茶集團五戰港股終圓夢 餐飲企業... |
00:23 | 上市公司“花式”開展股東回饋活動... |
00:20 | 私募年內平均收益率達2.52% 指數增... |
00:20 | 公募行業火速落實監管要求 首批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