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梅雙
特斯拉推出國產化產品之初,便被視作新能源車市場的“鯰魚”,如今這條鯰魚再次攪動市場。只不過,彼時,攪動市場的是產品,如今則是因為價格。
大幅降價給特斯拉的銷量打了一劑“強心針”。據招銀國際匯編的數據,特斯拉本月稍早降價后,1月9日至1月15日期間,特斯拉在中國的日均銷量比2022年同期猛增76%。記者走訪中也發現,降價后的特斯拉門店不缺客流,還有不少轉單而來的客戶。對于其他國內自主品牌車企而言,特斯拉大幅降價的消息更像是一枚“深水炸彈”。前期因國補退坡而漲價的品牌,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定價策略。
特斯拉降價后,很快就有跟隨者,一樣的降價,背后的憂慮卻不完全相同。特斯拉降價的邏輯在于保增長,在短期內不確定新品上市的背景下,降價或許能更快搶占一部分市場份額。但降價并不每次都是靈丹妙藥,降價對銷量的刺激作用是短暫的,長遠看,消費者還是要看產品力的。
一些自主品牌則面臨跟還是不跟的兩難境地,“跟降”會壓縮利潤,加劇虧損,不跟則直接面臨銷量下滑。對于這些企業來說,特斯拉降價只是一個引子,自身選擇降價更像是“被動迎戰”。有業內人士分析,特斯拉大幅降價帶來的鯰魚效應,再結合碳酸鋰價格回落,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預計會逐步內卷,電車售價將見頂。
產品盈利能力的差異或許會導致車企選擇不同的應對策略,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能更好應對終端價格變化;產品力強弱或將決定車企成本傳導能力,產品力較強的公司可通過提價的方式部分傳導成本上漲和補貼下行帶來的價格壓力。
據中汽協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35%。中信證券研報預計,未來行業智能電動大趨勢將持續加速演進,行業進入穩定成長新階段,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安全性升級帶來的產品體驗提升和成本下降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告別政策驅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切換至市場驅動,特斯拉降價會讓競爭格局愈加白熱化。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車或許將從“卷價格”到“卷技術”,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將面臨市場選擇。不管價格是漲還是降,消費者更多還是會被有競爭力的產品所吸引。打贏市場份額之戰,不能僅僅靠價格調整,車企更需修煉內功。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