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澤
今年以來,國內新勢力品牌銷量基本實現了大幅增長。截至10月份,不管是以50萬元均價蟬聯豪華新能源車榜單的問界M9,還是年內累銷21.1萬輛,排位一路上升的零跑汽車,又或是憑借“增程”和“換電”鮮明標簽、已站穩高端市場的理想和蔚來,紛紛上演了中國新能源車市的“奇跡”。
不知不覺,曾經難以企及的2萬輛月度銷量,正成為新勢力車企穩定基盤,滾動發展的“及格線”——按照2024年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33.9%來看,低于這一增速水平的新能源車企都有被淘汰的風險。尤其是那些月銷量還不及1萬輛的腰部以下、邊緣化的企業,大有被清下牌桌的風險。
月銷量2萬輛,意味著平均每天全國門店要賣出667輛車,需要額定25萬輛年產能的工廠拉滿利用率,需要兩條至三條大中型沖壓生產線對應配套……一系列數據揭示了在如今的中國汽車行業,“想要及格”有多么不易,也映射出新勢力車企之間競爭之激烈,更預示著整個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重塑。
頭部新勢力車企憑借技術創新和精準的市場策略,已經實現了銷量的顯著增長,但只要產品、銷售策略得當,依然有機會取得可觀的增長。同時也表明,隨著新興技術迭代和全新商業模式挑戰,車市即將進入競爭分層的新階段。
筆者認為,眾多新勢力頭部車企擅用競爭優勢,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從積極的一面來看,這有助于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行業提供了非常值得觀察的高質量發展樣本。當更多擁有規模化優勢的車企出現,不但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更有助于增強中國汽車制造的整體實力。
但另一方面,“強者恒強”的格局趨勢極易產生市場壟斷,導致整個行業的活力下降。對企業自身而言,擁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車企,在創新研發的腳步上往往會慢下來。
筆者建議,接下來,新勢力車企應繼續堅持長期主義、技術創新,掌握自身發展的“呼吸節奏”;加強供應鏈的整合與優化,提高采購效率,跳出“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同時,加速國際化布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整合和市場拓展。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