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興安
近日,地方兩會陸續召開,“提振信心”成為熱點話題之一。當前,各地加速恢復生產,要用更多硬舉措,給市場主體更多助力,讓其實現更好發展。
開年以來,多地圍繞營商環境、擴內需、扶持行業發展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穩經濟政策,復蘇氣息濃厚。但中小微企業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待解,需從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深入實施各類幫扶政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安心、放心地發展。
多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年助企發展的重點工作。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重點行業扶持政策,全面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促進商貿經濟繁榮發展。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狠抓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見效,開展清費減負系列行動。
筆者認為,這些提法給足了企業發展信心,下一步要狠抓落實,力求見效。
一方面,減稅降費是助企紓困解難最直接、有效的舉措。要立足實際、精細施策,抓緊優化、延續已到期減稅降費政策,營造優質稅收營商環境,推動政策直達快享,降低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辦稅成本。
2022年我國實施了34項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這些政策中不少是緩繳性、延續性、階段性措施,有的措施已到期,需優化延續。例如,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政策等措施。同時,要繼續加大力度整治涉企違規收費,嚴格規范各類收費和罰款,切實為企業減負,進一步激發活力。
另一方面,企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呵護,要多措并舉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破除制約中小微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瓶頸。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優化,企業經營活動逐漸回歸常態,中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將會持續上升,須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例如,健全擔保體系,使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更快獲得貸款資金加持。同時,打造專屬金融產品,滿足各類企業靈活資金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服務能力,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提質增效。
總之,要久久為功,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厚植滋養市場主體的土壤,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現實問題,提升市場主體的信心、活力和創新能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