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全球最大航運公司、總部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馬士基(Maersk)成為直接受害者。今年以來,馬士基股價整體呈下跌趨勢,其A股、B股跌幅均接近20%,市值更是從去年年底的超過2200億丹麥克朗蒸發至目前的1800億丹麥克朗,縮水逾400億丹麥克朗(約合65億美元)。
最新數據顯示,馬士基成為對沖基金做空標的,該公司的空頭倉位已升至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空頭倉位創新高
丹麥金融監管部門Finanstilsynet官方網站7月18日監管文件披露,美國對沖基金AQRCapitalManagement已建立相當于馬士基總股本規模0.5%的空頭倉位。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三年,Finanstilsynet從未披露過有機構做空馬士基股份的消息。
AQRCapitalManagement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尼治,由部分前高盛投資經理發起創立,在對沖基金行業可謂威名赫赫。該基金拒絕就做空馬士基股份發表進一步評論。
馬士基目前合計發行1080萬股A股以及1010萬股B股,與B股不同的是,A股具有投票權,交易量較小。AQRCapitalManagement在馬士基A股、B股上的具體空頭倉位難以確定。由于Finanstilsynet并不要求做空規模在公司總股本0.5%以下的機構進行披露,因此無法通過公開渠道獲悉是否有其他機構做空馬士基股份。
資訊服務專業供應商IHSMarkit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9月,空頭倉位僅占這家丹麥航運巨頭總股本的0.8%,但到去年年底前一度突破2%,今年3月升至3%以上,4月以后空頭倉位更是陡然走高。目前馬士基的空頭倉位已經躍升至總股本規模的6%左右,為有史以來最高水平。
機構對后市有分歧
市場普遍共識是,全球貿易局勢不確定,貿易保護主義加劇意味著全球航運需求低迷仍未結束。對于控制世界五分之一集裝箱船隊、每年運輸價值4萬億美元貨物的馬士基,大部分投資者與分析師繼續看低其股價,認為該公司已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犧牲品”。
Jefferies分析師克爾斯滕斯表示:“今年剩余時間內集裝箱需求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存在貿易風險升級并進一步影響跨太平洋貿易流量的可能性。”他表示,馬士基的主要航線是亞洲和歐洲之間,迄今為止貿易摩擦對其業務的影響有限。但市場擔心的是,隨著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將影響到其他航線,包括跨大西洋貿易流量。
丹麥投資機構Nordnet分析師漢森稱,馬士基目前正處在“風暴眼”之中。他估計該公司的股價可能繼續下跌至少10%。專注于運輸的新加坡研究機構CrucialPerspective分析師CorrinePng表示,馬士基的估值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降至低谷水平,基于目前的市場狀況,投資者對于航運股普遍采取回避態度。該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航運股將經歷更深的調整。
如果以目前的股價除以賬面價值,再與五年平均估值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全球市場中約三分之二的航運股都在“折價”交易,其中馬士基的“折扣”約為七折。若以歷史最低估值進行比較,馬士基現在的估值僅僅高出不到20%。
但也有機構認為,對于馬士基來說,“否極泰來”的時刻即將出現。高盛分析師近日將馬士基股票從“中性”評級上調至“買入”,理由是基本面不佳將引發公司“自救”,如推出更多削減成本措施,另外航運需求在未來可能出現反彈。
另有技術分析師表示,馬士基近期股價走勢呈現“頭肩底”形態,未來可能進一步反彈。
航運巨頭積極“自救”
此前馬士基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當季實現營收93億美元,同比增長30%,但當季出現虧損2.39億美元。在季報中,馬士基重申其此前對2018年全年業績預測,即實際利潤將會高于2017年(35.3億美元)。然而,該公司也承認,業績預測也需要考慮不斷增加的不穩定因素,如地緣政治風險、貿易緊張局勢及其他影響運價、燃油價格、匯率等多方面情況。
8月17日,馬士基將公布第二季度財報。目前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公司二季報將十分難看,公司還有可能下調2018年全年的業績預測。此前,馬士基預測其2018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將達到40億至50億美元。6月份,市場預計馬士基全年EBITDA為41.6億美元。7月份彭博對12位分析師調查顯示,該預期已經下降至36.8億美元。
為應對市場環境,馬士基近期已宣布將公司業務重新劃分為四個板塊:海運、物流與服務、碼頭與拖輪、集裝箱制造與其他業務,公司的戰略重點將部分轉移到發展非海運業務上,旨在減少海運業務周期性變化給公司業績帶來的影響。
此外,隨著全球原油價格回升至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航運業的燃料成本負擔日益加重。專業分析機構Drewry預測,僅全球集裝箱航運公司今年的燃料成本增加就將達70億美元。馬士基今年6月份已適時推出收取“緊急附加費”的措施,以應對燃油價格的飆升。近期,馬士基還表示要暫時縮減亞洲和北歐之間的航運業務,顯示公司對下半年的航運形勢并不樂觀,正在主動收縮戰線。
分析人士稱,在航運業長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各大航運公司將尋求合作“抱團取暖”,共同對抗低迷市況。日前,馬士基已宣布將與全球第十大船運公司以色列以星航運就亞洲與美國東海岸之間貿易進行戰略合作。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