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李靜
近年來,“天價”月餅屢屢成為消費者購物的“痛點”。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今年6月份,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提出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8月15日實施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更是明確月餅包裝空隙率不超過30%。
9月8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配合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持續加強對月餅市場的監測和規范治理,堅決遏制“天價”月餅,推動月餅等節日食品回歸大眾消費品屬性、回歸傳統文化本源。
在政策強監管下,月餅市場的亂象是否得到遏制?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部分商超及烘焙店。
月餅“輕裝上陣”
仍有商家打擦邊球
記者來到位于北京海淀區的一家大超市,店內最顯眼的位置便是專門銷售月餅的區域。記者注意到,有多款月餅禮盒在售賣,價位在200元-400元之間,其中最貴的一款月餅禮盒標價398元。售貨人員介紹,消費者購買禮盒價位多集中在100-300元的檔位。
在北京大興一家永輝超市內,月餅禮盒以北京稻香村、蘇州稻香村等品牌為主。價位在100元-400多元不等,且部分禮盒還可“買一送一”。超市導購員介紹,今年月餅優惠力度很大,消費者多購買200元左右的禮盒,而且部分產品買一送一很合適。
在各大超市的月餅銷售區,繁瑣包裝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簡約的包裝禮盒。正在購買月餅的李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月餅價格感覺和去年差不多,但包裝簡潔了,月餅就是用來吃的,過度包裝偏離了食品的本質,增加了負擔。
記者在走訪部分烘培店時發現,有多個商家采取了貼線定價方式,推出498元、499元“擦邊”價格的禮盒。售貨員對記者表示,這是高端禮盒,以前都是698元的價位,現在限價才賣的這么低的,很劃算送禮有面子。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單塊月餅的成本上限通常不會超過11元,若是常見餡料,單塊月餅成本下限則在3.5元,以每個月餅禮盒6-8個月餅推算,每個禮盒總成本大約在30元-50元之間。以月餅制作的成本來推算,無論如何,都很難成就動輒上千元的“天價月餅”。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月餅時,應在心里算一筆賬,切莫為了面子花了冤枉錢。
除了對包裝本身以及價格要求外,此前《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還提出了月餅禮盒內部不得混搭其它產品的要求。
記者在走訪時,均未發現線下售賣的月餅禮盒混搭其它產品的現象。除了線下走訪外,在多家電商平臺上,記者并未搜索到單價超過500元的月餅禮盒。但有多款月餅擦線標價,價格多為498元。
中國食品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月餅市場整體來說比較平穩,雖然有一些企業、商家在“打擦邊球”,但國家相關部門有效遏制“天價月餅”后,未來月餅這一類的節日食品會回歸到大眾消費品的屬性,回歸傳統文化本源。
或對企業業績造成影響
但影響不大
有行業內人士表示,月餅作為具有節日屬性的食品,具有超高的毛利率,個別企業依靠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經過此次限價后,后續可能會對一些企業的業績造成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
元祖股份方面稱,并不會對業績造成影響,往年高于500元的月餅本身占比較小。廣州酒家方面表示,公司此前并未銷售過高于500元的月餅,所以本次政策調整不會對業績造成影響。
近幾年,月餅市場的火熱也吸引了眾多資本入局。據不完全統計,A股市場的月餅概念股已達30多只。其中廣州酒家、元祖股份、桃李面包等公司月餅業務量占比較大。
據了解,月餅巨頭廣州酒家,2021年月餅業務實現收入15.21億元,為其貢獻了近四成收入,毛利率高達56.46%;元祖股份并未在2021年年報中單獨披露月餅產品的收入情況及毛利率,該公司月餅、粽子等產品被劃分到中西式糕點禮盒,報告期內,元祖股份中西式糕點禮盒收入14.6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近六成,毛利率為51.51%;桃李面包的月餅產品毛利率稍低一點,2021年為22.66%,報告期內實現收入1.33億元,占比約2%。
月餅超高的毛利潤也成為了月餅賽道逐漸擴大的直接原因。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月餅禮盒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88.7億元,2025年將達247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8.2%以上。
值得一提的事,月餅賽道還吸引了多家企業跨界入局。包括茶飲品牌奈雪的茶、喜茶,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良品鋪子,水果零售商百果園,連鎖餐飲店呷哺呷哺等入局。
“企業跨界入局月餅賽道,一方面是因為想分中秋月餅這塊大蛋糕,畢竟月餅具有超高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很多品牌想通過月餅跨界做營銷,提高自己的品牌活躍度。”九德定位咨詢創始人徐雄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 喬川川)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