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張安
11月3日,在北京召開的2022年中國罕見病大會公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有45種罕見病用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覆蓋26種罕見病。
根據《中國罕見病定義研究報告2021》指出,新生兒發病率小于1/萬、患病率小于1/萬、患病人數小于14萬的疾病被定義為罕見病。例如法布雷病、白化病、血友病、肌萎縮側索硬化(俗稱:漸凍癥)等均屬于罕見病。
近年來,罕見病患者群體診療引起國家高度重視。2018年5月份,國家衛健委等五部門聯合制定《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公布了121種罕見病。
同年,國家醫療保障局在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時,開始將罕見病用藥調入。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各類罕見病患者2000多萬人,每年新增患者超過20萬人。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華波曾公開表示,自2018年以來,通過醫保談判新增了19種罕見病用藥進入醫保藥品目錄,平均降價52.6%。
提升企業研發積極性
過往,許多罕見病用藥的價格非常高昂,例如用于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一針的價格曾高達70萬元;另外還有用于治療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濃溶液,在進入醫保前,一年的治療費用也高達百萬元。
行業從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藥品研發的周期漫長,投資資金巨大,原研藥企業在藥品上市后想要盡快收回研發成本,就不得不提高產品售價。而且藥品推向市場的渠道費用、營銷費用等都需要轉嫁到患者身上,加之罕見病患者群體較少,產品很難形成大規模銷售,因此造成罕見病用藥價格居高不下。
對此,海南博鰲醫療總經理鄧之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往,罕見病用藥價格高昂,患者消費不起,進而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而相應藥品納入醫保目錄后,售價下降將會刺激市場變得活躍,又能激勵企業研發生產,在更大范圍內形成救治罕見病患者的良性循環。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喜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罕見病用藥通過談判進入醫保后,雖然相應的醫藥企業在單品藥物上的利潤大幅下降,但從銷量看會有大幅提升,對于醫藥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來說影響不大。
去年4月份,日本武田制藥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濃溶液、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在中國獲批上市,當年便通過談判進入醫保。
上述行業人士表示,國家通過引入藥物進醫保目錄,向藥企傳達出“好藥不愁賣”的信號,鼓勵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藥品研發上。
國產藥企加速罕見病用藥布局
根據2022年9月17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的《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簡稱:《2022年申報藥品名單》)中,共343種藥品正式通過形式審查,其中包含有《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的罕見病用藥品共19種。
此前,進入醫保目錄的罕見病用藥多數都是進口藥品。例如2021年,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的7種罕見病用藥,均為進口藥品。而在今年公布的《2022年申報藥品名單》所包含的19種藥品,有6種藥品均有國產藥企布局。
根據記者梳理來看,這19種藥品中,注射用赤芝孢子多糖、苯丁酸鈉顆粒、利魯唑口服混懸液、尼替西農膠囊、石杉堿甲注射液、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等6種藥品,國產廠家均有生產,涉及企業包括江世藥業、李氏大藥廠旗下兆科藥業、漢光藥業、萬邦德、翰森制藥等。
鄧之東表示,近年來,全球罕見病用藥市場快速發展,我國也陸續推出加速罕見病用藥審評審批、將罕見病用藥納入醫保等政策,不斷激發國內藥企的研發動力,以解決罕見病患者用藥難題。
(編輯 袁元)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