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在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中,農業保險已日漸成為兜底農業風險、保障農業穩健發展的重要工具。自2019年開始,中華財險北京分公司向食為先生態園提供了北京市地方財政補貼型溫室、大棚保險服務,可以有效規避因溫室大棚墻體、鋼架、棚膜和作物凍害受損帶來的損失。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為食為先生態農業園提供了近350萬元的保險保障。
位于北京順義區北石槽鎮的食為先生態農業園,用生態農業生產出了“兒時的味道”。作為北京市首批5G全覆蓋的“智慧農場”,這里的溫室大棚應用太陽能可移動式傳感器及各類農業智慧控制單元,通過遠程智能控制平臺和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卷被、卷簾、增降溫、除濕等設備遠程自動化管理。
不過,數字技術種植生態蔬菜,在遇到強風冰雹等自然災害導致棚體受損時,仍缺乏有效的抵御手段。同時,生態蔬菜要求調節適宜生長環境、施用生物有機肥、輪作倒茬和雄蜂授粉等措施,需要更長的生長周期,也無形中增加了種植風險。在食為先生態園在前期種植中,因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蒙受了較大的損失。而獲得了保險保障之后,其在探索農作物生態種植的過程中有了更充足的底氣。
中華財險北京分公司還依托自身在農業保險方面的資源優勢,通過專家指導、災害預警和災后賠償等模式,助力農業開啟現代化、自動化、智能化新模式,推動蔬果種植實現從“經驗種植”到“智能種植”。
同時,在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之外,中華財險還持續開發適合的商業農業保險。例如,2022年,中華財險北京分公司推出“小麥種植人工及地租成本保險”。推出該項保險的背景是,該公司在調研中發現,農戶普遍反映人工地租成本漲幅高,已有小麥種植保險難以保障種植總成本,而上述險種的推出進一步提高全市小麥種植保險的保障程度。這也就意味著,中華財險北分通過“政策+商業”雙保險體系擴大保障范圍,將農戶的防災成本和地租人力納入保險保障范圍,實現保險保障從“物化成本”到“物化成本+生產成本”雙保障的升級。
(編輯 閆立良)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