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見習記者 于宏
4月29日晚間,A股上市券商2023年年報全部披露完畢。上市券商去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970.88億元,同比增長1.35%;合計實現凈利潤1285.89億元,同比增長1.03%,18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雙增長。
上市券商無疑是證券行業的主力軍。對比行業整體情況,中證協數據顯示,145家證券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為2.77%,凈利潤同比降幅為3.14%。從上市券商來看,有26家券商去年的營業收入同比表現優于行業,32家券商去年的凈利潤同比表現優于行業。
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2023年,頭部券商依舊發展穩健。中信證券以600.68億元的營業收入遙遙領先,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的營業收入也均超300億元。
與此同時,不少中小券商的業績也展現出十足的韌性。紅塔證券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速位列上市券商第一位,達710.57%;中泰證券、東北證券、西部證券、財達證券緊隨其后,去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100%;太平洋、天風證券去年凈利潤則實現扭虧為盈。
對此,東興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表示:“2023年,證券行業整體顯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問題,主要是基于權益市場持續大幅波動的背景之下,市場低迷造成交易活躍度下降,同業高度競爭下信用業務利差縮水,資管業務和投資、直投類業務收入波動劇烈且大幅分化,以及嚴監管環境下去年下半年股權投行業務增量空間承壓。”
聚焦2023年上市券商五大主營業務收入表現,記者據Wind數據梳理,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經紀業務凈收入1006.26億元,同比下降11.56%,僅浙商證券、財通證券、首創證券該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投行業務方面,上市券商共計實現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455.8億元,同比下降21.75%,中信證券以62.93億元奪得第一。
對于2023年券商經紀業務、投行業務、信用業務表現不佳的情況,國信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孔祥表示:“第一,市場活躍度仍然低迷,疊加傭金率持續下降的影響,經紀業務收入持續承壓;第二,在IPO、再融資審核持續趨嚴的情況下,市場股權融資總規模下降32.8%,首發募集資金規模為3565.39億元,同比下滑39.25%,給投行業務收入帶來沖擊;第三,受權益市場行情波動影響,日均兩融余額及股票質押規模同比均呈現下滑,導致2023年信用業務業績減少。”
2023年,券商資管業務加速轉型,回歸主動管理本源,受益于“含基量”的高低,各券商之間收入差異也較為明顯。上市券商共計實現資管業務凈收入460.64億元,同比微降0.77%。
作為證券行業的第一大收入來源,2023年,券商自營業務的收入對整體業績的影響較大。上市券商合計實現自營業務收入1333.05億元,同比增長71.39%。頭部券商依舊保持強實力,中信證券自營業務收入高達218.46億元。西南證券、天風證券、財通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000%,海通證券、長城證券、國元證券、中泰證券、東興證券、華西證券自營業務實現扭虧為盈。
21:15 | 創新消費場景與多元業態協同 滬市... |
19:59 | 5月6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科思... |
19:49 | 前4個月機構調研A股2534家公司:聚... |
19:48 | 音樂邂逅美酒 茅臺王子酒點燃貴陽... |
19:48 | 立夏:預備,接收夏日信號! |
19:43 | 首程控股攜多款前沿機器人產品亮相... |
19:27 | 藍佛安:各方應堅定落實10+3領導人... |
19:26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并主持... |
19:03 | 重慶信托:2024年信托業務實現凈利... |
19:02 | 微信“五一”數據報告:假期微信支... |
17:39 | 五糧液以“和美文化”再啟百年世博... |
17:34 | 2024年上市公司薪酬榜出爐 000415...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