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魯先平帶著一群懷揣夢想的留美博士歸國創業,他們想做中國老百姓能用得起的原研創新藥。與拿來就能用的仿制藥不同,創新藥的研發需要完成從0到1、從無到有的跨越,而醫藥創新領域存在“雙十”定律,即研發一款創新藥需要耗時十年,花費十億美元。
在國內調研了一圈,魯先平最后選擇在深圳創立微芯生物。吸引他的,是深圳不安于現狀的移民文化、高度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富有服務創新意識的政府。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一群深圳本土投資者接過了資本接力棒。
拓荒十九年,微芯生物不負期待,不僅開創了中國創新藥對歐美市場進行專利授權的先河,還帶著已上市原創新藥登陸科創板,成為中國原創新藥領域的“啟明星”。
□本報記者黃靈靈
回國創業扎根深圳
魯先平出生于1963年,受益于高考恢復,在16歲時成為“新三屆”考生,成功考取了四川大學生物化學專業。隨后一路深造,1989年已在美國加州大學圣迭哥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
5年后,魯先平在美國加州圣迭哥參與創建兩家生物醫藥企業,在回國前,兩家企業已成功被大企業收購。由此,他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2000年,魯先平和他的團隊選擇回國創業,并且選擇了做first-in-class(首創新藥),填補當時中國原創新藥市場的空白。創立于2001年的微芯生物,是一家專長于原創新分子實體藥物研發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專注于腫瘤、代謝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療領域原創新藥的研發。
“當時我們在國內調研了幾個城市,包括東南沿海和長江三角洲等的城市,但最后選擇了深圳。我們感受最明顯的是,當時深圳市政府的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遠超國內其他城市。”魯先平說。
“深圳市政府想方設法能活用特區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善于根據新經濟形態對政策作出調整,幫助我們實現一些在其他地方實現不了的事情。”魯先平評價。
他舉例,此前,一項“工程技術中心”的資質認證要求企業需達到一定盈利標準,但彼時的微芯生物已擁有成熟的科學家隊伍,仍處于虧損狀態。深圳市科創委和發改委了解到現有標準的局限,積極推動體制變革,為研發型醫藥企業納入發明專利等多元化評價指標。
移民文化成全“研發夢”
可以說,選擇在深圳創業這個決定,在微芯生物最困難時,幫了公司一把。
魯先平回憶道,2005年,公司在A輪融資獲得的600萬美元融資基本耗盡,微芯生物面臨“至暗時刻”。
無奈之下,微芯生物只能將當時已經在國內完成臨床前評價的西達本胺國際專利作價2800萬美元授權給美國滬亞公司。此舉開創了中國創新藥對歐美市場進行專利授權的先河。
這次授權不僅給微芯生物帶來資金,還讓本地資本看到了公司盈利的可能性,促成公司完成第二輪融資。“在深圳剛開始創業時認識了一幫朋友,他們看到了微芯生物在技術創新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果,愿意在第二輪融資時投資微芯生物。2005年,如果換在其他城市,我們應該找不到這樣一批投資者,愿意接過資本的接力棒。”魯先平說。
“這是典型的移民文化,他們敢于冒險嘗試、追求創新,同時包容失敗。”魯先平說,加州誕生了很多非常偉大的高科技公司,正是得益于其移民文化帶來的冒險精神,敢于以行動代替躲在房間里漫長的思考和精確計算。
2019年8月12日,微芯生物敲響上市鑼,成為科創板創新藥第一股。“近十年,微芯生物被稱為中國新藥的‘拓荒者’,是因為我們在產業大環境不具備相關條件的情況下,沖出來了、做成功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魯先平說。
在魯先平看來,移民文化是深圳經濟特區40年快速崛起的“密碼”。在生物醫藥、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深圳不斷吸引年輕的新生力量加入,使企業快速成長,同時,企業培育了一批批創業者,孵化新企業,由此形成前赴后繼的創新創業浪潮。
寄望深圳不褪創新底色
“深圳的創新浪潮仍在涌動,但創新速度及結構出現了變化。”魯先平表示,過去幾十年間,盡管深圳民營高科技企業整體做得較好,但很多企業缺乏核心的科研技術,以及由此衍生的原創產品,因此常常受制于人。深圳能否在現有成績上,專注創新和構建核心技術能力,將決定深圳能否螺旋式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但高企的房價使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變弱。”魯先平建議,深圳應加強教育、醫療等城市配套建設,完善租房制度,保障來深圳建設者的住房需求,同時做好城市規劃,提高市民居住體驗。
在魯先平看來,人才的去留會影響企業的去留,并最終影響城市的產業構成。如果一個城市只專注于某個產業,則很容易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如香港過去非常注重發展金融地產,當前則面臨“后勁”不足的問題。一個城市越多元,城市的文化底蘊越好,吸引力越強。
此外,深圳面臨的另外一個挑戰是產業發展空間不足。“醫藥研發不僅是實業,更關乎患者生命健康,需要規范的生產制造流程,且越是創新的產品,越是與研發緊密融合,越需要完整的產業鏈支持管理及技術上的連貫性、一致性。因此我們特別希望深圳有足夠的產業空間,讓企業更健康地成長。”魯先平說。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