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醫脈絡學說指導防治
微血管病變取得三大創新
在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發生和進程中,微血管病變會極大阻礙臨床療效的提高。這是一種累及全身系統的病變,也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以嶺藥業旗下的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為第一完成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單位共同完成,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吳以嶺說:“十多年來課題組圍繞微血管病變國際難題,依托兩項國家973計劃項目,分別從理論、機制、臨床三個方面開展研究并取得三大創新,對研究數據3.3萬多條進行分析,揭示了微血管病變復雜規律。”實驗證實,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就是治療臨床心腦血管病這些臨床重大疾病的關鍵機制,因為保護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腦、腎的微循環的組織血液灌注,從而減輕了臨床病情,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
該項目揭示出微血管病變的通絡中藥干預機制,并采用國際公認的循證醫學研究,證實了通絡中藥可有效解決4大臨床難題。首次構建脈絡學說屬中醫藥學術研究原創成果,取得中醫藥治療血管病變重大突破,解決了急性心梗無再流、心功能不全伴室早臨床難題,填補竇緩伴室早快慢兼治藥物智力空白,明顯改善慢性心衰臨床療效,顯著提升了心、腦、糖、腎臨床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7、光傳輸領域核心制高點與
關鍵技術應用創新價值高
近日,信息通信領域的“超高速超長距離T比特光傳輸系統關鍵技術與工程實現”項目,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超高速超長距離T比特光傳輸系統關鍵技術與工程實現”項目圍繞國家信息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在光傳輸領域核心制高點與關鍵技術應用上實現了重要突破。提出了基于多概率分布的光子矢量整形方法;開發了國際首款多級并行信息同步、多采樣點光信號變速均衡的60GBaudODSP芯片;基于多子載波光奈奎斯特動態聚合的技術方案成功研制了實時在線的單通道T比特光傳輸系統。該項目顯著提升了我國在信息通信領域的自主創新水平、產業規模和國際競爭力,有力支撐并推動了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
電信專家馬繼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超高速超長距離T比特光傳輸系統關鍵技術與工程實現”項目,主要是解決超高速與超長距離之間的矛盾。一般來說,超高速比較好實現,但相應的傳輸距離會大幅度下降,這就失去了應用價值。這個項目從信息層面與物理層面雙管齊下,通過多進制編碼與高效率調制來解決問題,實現雙超并行,創新價值較高。
“通過這樣的技術,能夠將現有網絡資源利用到最大化,適應數據流量高速擴張的互聯網發展現實,等同于提速卻未增加成本,有利于運營商的營收和利潤增長。應該說,運營商增量不增收情況已經越來越嚴重,需要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來充分挖掘現網的資源價值,不僅可以提高效益,還能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馬繼華表示。
馬繼華認為,隨著5G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整個社會前進的基礎設施,幾乎包括社會上的任何部門、領域或個體,都與之密切相關。新一代信息技術中,信息網絡的建設又是基礎中的基礎,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上層應用”的發展程度,運營商、設備商以及相關創業公司進行合作,前進的每一步都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效益。
8、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
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量產
近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舉行。由中國電力科學院研究有限公司牽頭的“青藏地區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針對青藏地區海拔高、地廣人稀、生態脆弱的特點,優化利用光伏、風電、小水電及混合儲能,在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電能質量控制、安全穩定、自主化運行和建設調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構建了適合該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顯著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的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對解決青藏無電/缺電地區供電問題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該項目在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分布式發電微網系統運行控制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的支持下,項目成員開始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的控制與保護技術方面的研究。針對青藏地區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的重大需求,建立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勝介紹,該項目成果得到規模化應用,解決了我國供電難度最大的青藏地區措勤、尼瑪等7個州縣,近50萬平方公里、50多萬人口的用電問題,年供電小時數由不足3000提高到8700以上,供電可靠性達到藏中電網同等水平。
“項目攻克了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寬頻帶控制技術、100%變流器型電源供電系統故障隔離與穿越技術、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智能化自主運行技術與關鍵電氣設備便捷安裝調試方法。”王偉勝曾表示。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主要成果推廣至新疆榮和獨立供電系統、青海祁連縣光儲獨立供電系統等全國35個大容量可再生能源微電網工程,為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構建和運行提供了寶貴經驗。
新能源近些年來已經受到國家各個層面的重視,在科創板重點支持領域里面就有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域。科創板對于新能源領域的支持,有助于該領域重要技術的發展,以及“落地量產”促進技術轉化。
9、大容量彈性化靈活帶寬
光網絡技術實現三大突破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光網絡提出了高精細、高擴展、高效率、高集約、高彈性、高可靠的要求,傳統時分/波分復用技術已難以勝任,迫切需要掌握光網絡大容量彈性化新技術,但面臨著結構化制約、粗放化制約、分立化制約等瓶頸挑戰。
近期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大容量彈性化靈活帶寬光網絡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項目,在統一傳送、智能調控和靈活組網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業務統一傳送方面,提出了非結構化靈活帶寬的高精細高擴展統一傳送技術,突破了結構化帶寬處理制約挑戰,實現了單子架交叉容量和波分線卡速率核心技術指標的綜合提升。
資源智能調控方面,提出了多維建構資源配置的高效高集約化智能調控技術,突破了粗放化帶寬分配制約挑戰,國際上率先完成了面向數據中心業務遷移的大帶寬高動態彈性光組網實驗,推動了靈活帶寬約束下光網絡算法策略與協議機制的創新發展。
光電協同組網方面,提出了跨層多域光電協同的高彈性高可靠靈活組網技術,突破了分立化帶寬提供制約挑戰,在業界率先開通了400Gbps商用網絡,奠定了高速大容量靈活帶寬光網絡的工程化和規模化應用基礎。
電信專家馬繼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容量彈性化靈活帶寬光網絡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是為了解決網絡數據增長過快但帶寬資源提前規劃不匹配造成的擁堵問題,類似針對上下班路線擁堵差異設置潮汐車道,根據數據流量進行實時的動態分配,大大提升了網絡利用效率。至于解決的方法,主要是對上行下行進行動態調整,也進行光的頻分復用,然后將這兩種“軟方法”結合“硬件網絡”進行路由管理,差不多等于是將光纖進行物理分割,劃分出動態通道。
“大容量彈性化靈活帶寬光網絡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項目提高了我國在高端光網絡設備研發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了骨干網和城域網寬帶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增強了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在國家寬帶網絡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10、攻克制動系統卡脖子技術
汽車自主創新戰略再進一步
近日舉辦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車用高性能制動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副秘書長曾丕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從企業到政策都在響應從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的目標,當然作為汽車強國還要技術硬,所以也是在各個層面鼓勵發展突破。
事實上我國從各個層面都在支持科學技術的發展,資本市場層面,在科創板重點支持領域當中,也涵蓋了汽車領域所需要發展的各個細分領域。
這個獲獎項目瞄準汽車核心零部件自主創新戰略需求,針對卡脖子總成——制動系統,原創壓力限差閥芯振顫控制技術,實現了制動壓力精準快速控制;原創制動介質動態平衡技術,為制動能量高效率回收掃清了障礙;原創動態負載高精度加載技術,為高性能制動系統開發提供了關鍵實驗條件。高安全控制、高能效回收、高精度加載關鍵指標均優于國際壟斷供應商。系統解決了高安全制動與高效率回收的理論及工程難題,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化高性能制動系統產品。
“車用高性能制動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是對制動壓力高精密控制技術和機電耦合制動力控制技術進行了驗證,并將技術創新點用于不同氣壓制動控制產品的生產制作,以及在不同車型上進行系統布置、技術匹配和產品定型開發。
“國內車企在關鍵零部件等細分領域的技術目前還相對薄弱,所以更要加強發展。”曾丕權對記者表示。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