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2024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三季度經濟數據,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6%。“924新政”以來,市場進入“強預期”階段,對數據本身反應鈍化,而對于政策預期的博弈成為當前市場焦點。三季度作為重要“窗口期”,經濟基本面、政策與市場的互動,為我們理解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總體看呈現以下特征:
1、經濟動能方面,今年外需強于內需、生產強于需求的特征明顯,但三季度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前三季度,工業與服務業產出增長較快。一、二、三產同比增速分別為3.4%、5.4%和4.7%,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內外需中,外需表現好于內需。截至9月,出口累計同比增長4.3%,社零累計同比增長3.3%。結構方面,高技術行業成為經濟重要動能,產出和投資速度均明顯高于制造業整體。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增速快于制造業3.1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4%,高于制造業整體0.2個百分點。三季度開始,外需開始轉弱,而消費呈現回暖跡象。9月社零同比增3.3%,增速高于過去3個月。
2、單月來看,9月內需動能進一步好轉,尤其是財政在投資和消費領域的發力較為明顯。內需動能中,9月投資與消費均有明顯改善。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增速較上月提升1.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增速較上月提升1.1個百分點;兩者增速均是三季度單月最高值。這一方面是9月“促消費”政策發力,相關行業景氣度提升;另一方面,基建投資重點或在中央財政主導的項目,廣義基建增速持續高于狹義基建。9月經濟數據中,這兩條線索進一步凸顯。
3、廣義基建投資快速增長,或反映中央財政主導項目投資進程加快。9月地產、制造業與基建(廣義)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9.4%、9.7%和17.5%,分別較上月提升0.8個、1.8個和11.3個百分點。廣義基建與狹義基建增速之差走擴至近兩年的最高。相比于廣義基建,狹義基建改善幅度不大。9月狹義基建同比增速為2.2%,較上月提升1.0個百分點。廣義財政與狹義財政增速之差擴大到15.3個百分點,是近2017年來最高值。兩者口徑的差異主要在電力投資等領域,這部分投資中央財政資金含量更高??赡芊从钞斍柏斦F狀下,中央財政主導的投資項目進展或更快。
4、消費領域,9月改善較為明顯的是商品零售,從結構方面看,或受“兩新”政策拉動。9月商品零售增長首次快于餐飲收入。今年以來,餐飲收入增長始終高于商品零售,背后或反映服務消費強于商品消費。9月餐飲收入同比增長3.1%,增速較上月下滑0.2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3.3%,增速較上月提升1.4個百分點。結構上看,表現亮眼的商品多為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兩新”)政策支持范圍。“兩新”政策覆蓋家具家電、電子產品以及汽車等領域。8月底以來,“兩新”政策推進加速,對相關領域消費和投資已經產生影響。9月家用電器、通訊器材銷售額同比增長20.5%和12.3%,家電銷售同比增速較上月提升17.1個百分點。汽車銷售同比轉正,同比增長0.4%,增速較上月提升7.7個百分點。相較于8月,僅家電和汽車兩項,就貢獻了9月限額以上商品零售增速改善的103%。
5、三季度經濟增速或為年內低點,四季度經濟增速大概率改善。相對確定的是,三季度經濟增速或為年內低點,四季度經濟增速大概率改善。9月PMI與經濟數據改善,反映經濟動能已在改善途中。支持性的宏觀態度有望陸續出臺。10月18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預計10月21日LPR也將下調,年內擇機降準。不確定性則主要在經濟恢復斜率,這取決于政策力度、方式以及政策傳導效果,尤其是財政增量政策。9月經濟回升的動力主要來自財政發力促消費以及增投資,后續的持續性和力度將決定經濟復蘇的斜率。結合近期中央強調“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我們傾向于認為全年增長可能會接近5%。
(編輯 喬川川)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