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作為深化資本市場存量改革的重要內容,2019年18家上市公司的多元化退市,開創近年來A股退市工作的新局面。
粵開證券研究院資深策略分析師譚韞琿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我國的退市制度經過幾輪改革,已逐步演變至如今多元化格局,疊加新修訂的證券法全面推行注冊制,預計未來退市制度將進一步完善,“體檢不合格”的上市公司退市速度或將進一步加快。
從A股歷史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1月3日,A股僅有118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而2019年18家上市公司的退市數量,已創下A股運行近30年來的年度最高值。
在譚韞琿看來,這與近年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有相當大的關聯性。
譚韞琿指出,2000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了三次力度較大的改革。第一次發生在2004年至2006年,這一時期以《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標志性文件,改革重點在于股權分置改革、市場亂象整治和提高中介執業水平;第二次在2008年至2014年,這一時期以《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標志性文件,核心在于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推進注冊制改革、完善退市制度;第三個階段是2019年3月份至今,在這一過程中,科創板的正式運行以及“深改12條”的提出,強調要切實把好入口和出口兩道關,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有利于加速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證券法,其中,最為矚目、改變最大的,莫過于在證券發行方面用注冊制代替核準制。
事實上,隨著注冊制的加速推進,市場中對于“發行制度全面改革下督導和監管或存在不能全面覆蓋”、“信息不對稱的中小投資者判斷能力更弱”、“IPO供給增多或對股市資金面形成偏緊壓力”等方面的擔憂此起彼伏。
譚韞琿認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推行嚴格的退市制度更加勢在必行。只有“進”、“退”結合,才能徹底實現資本市場的“吐故納新”。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由于A股上市資源相對稀缺,這使得殼公司、低價股一度成為市場投機炒作的對象。但隨著A股上市制度的不斷突破和完善,市場越來越關注公司的基本面與中長期的發展潛力,很多理性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遠離業績欠佳、成長性不強的股票,反映了市場有效性的明顯提升。未來,隨著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預計退市率還將進一步提高。
18:12 | 宇瞳光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 |
18:12 | 裕同科技:公司主要原材料為白卡紙... |
18:12 | 裕同科技:目前公司從國內直接出口... |
18:12 | 云南鍺業:目前公司碳化硅項目已完... |
18:12 | 云南鍺業:目前公司自有礦山儲量并... |
18:12 | 云南鍺業:鍺晶片主要用于空間衛星... |
18:12 | 浙江世寶:公司目前轉向產品沒有在... |
18:12 | 浙江震元:公司定增項目尚在推進中 |
18:12 | 中兵紅箭:截至2025年4月30日股東... |
18:12 | 中電港:公司iCEasy商城經營正常 |
18:12 | 中國武夷:公司旗下中武電商公司的... |
18:12 | 中國中鐵:公司暫時未有黃金資源礦...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