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科創板并購重組再次迎來政策支持。6月19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以下簡稱《八條措施》)提出,建立健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硬科技”企業股債融資、并購重組“綠色通道”。適當提高科創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估值包容性等。
中國銀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舉措將顯著提升科創板并購市場的活躍度和效率。同時,并購重組被視為公司增長和價值創造的重要途徑,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和參與科創板并購市場。
今年以來,科創板并購市場亮點頻出。例如,邁瑞醫療入主科創板公司惠泰醫療,科創板實現首單“A控A”。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年內科創板公司發起99單并購,其中1單失敗,10單已完成,還有88單仍在進行中。從行業來看,半導體、醫療器械、軟件開發、自動化設備等領域并購數量居前。
估值包容性將提升
《八條措施》提出,“適當提高科創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估值包容性”。這向市場釋放出積極有力的信號。
買賣雙方在估值上難以達成一致是上市公司并購的難點。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伙人湯哲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買家不愿意付出高價,賣家認為對方沒有考慮技術和團隊價值。尤其是未盈利企業,仍處于成長的早期階段,其市場前景、業務模式、技術成熟可行性及相關風險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因而,如何合理識別無形資產、商譽的價值等至關重要。
對此,湯哲輝建議,在對科創企業進行投資估值時,需對企業和行業趨勢的前瞻性進行合理考慮。此次提高對科創板公司并購重組估值的包容性,對于評估科創企業潛在的增長機會,以及避免潛在的風險損失具有重大意義。
今年以來,科創板已完成的10單并購重組中,有9單披露交易總價值,累計達到42.83億元。
在楊超看來,通過提高并購重組的估值包容性,可以降低并購成本,增加交易可行性,尤其是對于那些尚未實現盈利但擁有核心技術和發展潛力的“硬科技”企業。這將鼓勵更多的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來獲取關鍵技術和市場優勢,實現業務的快速擴張和戰略布局。
支付工具更豐富
并購重組是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途徑。《八條措施》提出,豐富支付工具,鼓勵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方式實施并購重組,開展股份對價分期支付研究。
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表示,隨著定向可轉債這一并購支付方式被頻繁使用,有助于交易雙方在價格上達成一致,減少價格方面的博弈。
此外,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有望推出。《八條措施》提出“開展股份對價分期支付研究”。湯哲輝表示:“以股換股、股份支付、分期支付,可以有效減少現金支出,讓科創板企業更好地聚焦主業、吸收合并、做優做強。”
目前,產業整合已成為并購市場的主流趨勢。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科創產業鏈上下游整合、推進產業提質升級成為新挑戰。《八條措施》提出,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整合,提升產業協同效應。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著眼于增強持續經營能力,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
一方面,行業龍頭公司領銜并購,推進產業協同發展。湯哲輝表示:“龍頭級、鏈主級上市公司展開的產業并購,可在人才、研發、成本、銷售渠道等多方面對標賦能,后續的整合難度較低,并購風險可控,協同效應更明顯。”
另一方面,未盈利的“硬科技”企業被并購也會加快產業整合。“上市公司會更主動尋求并購有技術含量但是收入利潤較小的企業,以便補強自身在技術和產品方面的能力。同時,科技含量高但未盈利的優質企業也會主動尋求并購機會,以被并購的形式實現退出。”產業并購專家歐陽柳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面的支持舉措頻出。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研究完善并購貸款適用范圍、期限、出資比例等政策規定,擴大科技創新領域并購貸款投放。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可轉債募集資金并購科技型企業。
“在政策支持下,并購重組將推進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的整合,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湯哲輝說。
20:25 | 風險化解經營改善 多家上市公司披... |
20:15 | 奧比中光:累計回購公司股份362884... |
20:15 | 奧銳特: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36.09萬... |
20:15 | 步長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662063... |
20:15 | 創業環保:5月27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0:15 | 海爾生物: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28092... |
20:15 | 華光環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247216... |
20:15 | 嘉化能源:累計回購公司股份數量為... |
20:15 | 金嶺礦業:5月28日將召開2024年度... |
20:15 | 金盤科技:累計回購公司股份959036... |
20:15 | 凱賽生物:累計回購公司股份230366... |
20:15 | 錢江生化:5月26日將召開2025年第...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