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梁傲男
5月13日,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發布202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京東收入為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創下近三年來的最高同比增速。
一季度,京東商品收入為2423億元,同比增長16.2%;服務收入為588億元,同比增長14.0%。一季度,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實現連續6個季度同比雙位數增長,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戶數和訂單量保持同比雙位數增長。
商品收入同比增長16.2%
一季度,京東商品收入同比增長16.2%。其中,帶電品類收入同比增長達17.1%,日百品類收入同比增長達14.9%,商超品類連續5個季度保持收入同比雙位數增長,在核心品類上的優勢愈加穩固。
報告期內,京東與多個數碼產品品牌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圍繞產品創新、市場營銷等維度開展深度合作,為消費者打造更加智能化、多元化的產品和更加優質的購買和服務體驗。
記者了解到,京東新品成長“百千億”計劃將在今年實現6萬款新品年銷售破百萬元、6000款新品年銷售破千萬元、600款新品年銷售破億元。“京創雙百計劃”將以構建全域內容生態為核心,在今年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助力10萬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長超100%。
同時,京東面向中國香港消費者推出自營全品類商品“買貴就賠”服務,面向中國香港商家推出“全年0傭金免年費”政策。隨著京東快遞港島運營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京東在香港的快遞網絡覆蓋能力和服務效率邁上新臺階。
日前,京東宣布將推出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未來一年內,將大規模采購不低于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商品。截至4月底,已有上萬家企業與京東采銷進入到實質性采購洽談階段,既幫助外貿企業快速開拓國內市場,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外貿商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京東不斷升級自身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能力,帶動用戶體驗持續優化、品牌商家共同繁榮、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消費供給與需求的良性互動。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北京百聯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莊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京東不斷鞏固自營業務在產品、價格與服務上的優勢,同時通過降傭等舉措扶持第三方商家,以豐富商品種類、降低商品價格,其核心目標是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借此,京東重塑高速增長路徑:提升體驗吸引新用戶、提高客戶下單頻次與整體訂單量,形成規模效應,進而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獲得更多讓利空間回饋用戶與商家,進一步優化體驗,形成良性循環。
8年來研發投入累計1456億元
自2017年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截至2025年一季度,京東體系的研發投入已累計達1456億元。
隨著智能體成為企業數智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京東智能體正走向深度應用階段。截至目前,京東內部已有超過1.4萬個智能體在運行。京東云基于京東實戰經驗,探索出協同辦公、專業助手、客戶服務、營銷推廣和數據應用五大核心場景,并通過京東云JoyAgent智能體平臺向行業輸出AI生產力,助力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
一季度,依托國內首個全面開源的醫療垂類大模型“京醫千詢”,京東健康發布了基于線上全場景的大模型全系產品“AI京醫”,和業內第一個面向醫院全場景的大模型產品“京東卓醫”。在物流行業,京東物流基于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據治理與建模分析一體化解決方案,在一季度成功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
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看來,京東深度挖掘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內在潛力并應用于業務場景,對供應鏈管理流程實施了全方位優化,大幅提升各業務運營效率,從而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中進一步鞏固了自身的領先地位。
“技術投入和創新能夠優化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供應鏈方面,技術賦能可實現更精準的庫存管理、更高效的貨物調配,降低運營成本;物流領域,創新技術能優化配送路線、提升自動化水平,加快商品流轉速度;用戶體驗上,借助技術可提供個性化推薦、便捷的售后服務等。這些努力不僅有助于京東鞏固現有優勢,還能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開拓新機遇,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