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假期,旅游、觀影等接觸型、流動型、聚集型消費明顯恢復。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春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時,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居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榜第二位。
截至1月29日,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24個省(區、市)發布春節期間全省范圍的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數據。其中,四川旅游接待人次居全國第一,云南旅游收入居首。按可比口徑,云南、浙江、江蘇、天津、新疆等五地表示接待游客人數已較2019年有了較大增幅。從旅游收入看,云南、江蘇、福建、天津等四地較2019年增長。
接受證券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出游需求的集中釋放和防控措施的優化共同促成了消費的結構性恢復,這符合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經驗。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提出,要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對于圍繞旅游、餐飲、汽車等重要消費領域的支持政策要進一步提高針對性,適當增加公共消費,為消費復蘇助力。
奠定旅游經濟回暖基礎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2023年春節是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政策實施后首個長假,疫情積壓的出游需求集中釋放,奠定了全年旅游經濟“高開穩增,持續回暖”的市場基礎。
“從春節假期七天的出游人次和旅游消費的日環比數據來看,已經是正常年份春節假日旅游市場的正常節奏。”戴斌說。
中國商務部經貿政策咨詢委員會外貿專家白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春節假期,消費的結構性恢復符合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經驗。
中國旅游研究院專項調查顯示,2023年春節假日期間,18.2%的旅游企業營收恢復到2019年同期八成以上,恢復到六至八成的企業占比接近一半,有超過兩成的旅游企業表示接待能力跟不上。
春節假期,出現消費反彈的還有電影票房。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居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榜第二位。從增速看,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1.89%,和2019年同期相比的恢復率為114.6%。
白明指出,這是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一方面,在堅持動態清零階段,對影院上座率有嚴格限制,而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相關限制取消。
另一方面,今年春節檔影片質量也贏得觀眾口碑。此外,也有票價等其他因素。
消費全面恢復
還要加把勁
消費市場正在逐漸復蘇。不過多位專家也認為,消費全面恢復還要加把勁。
1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針對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具體來看,加力擴消費要著力于四方面內容,包括推動幫扶生活服務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政策全面落地;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促消費活動,促進接觸型消費加快恢復;合理增加消費信貸;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樓工作。
白明建議,推動幫扶生活服務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的政策要從解決市場主體生存問題轉向扶優。疫情防控正在平穩有序轉段,消費的復蘇需要配上高質量的服務。只有好的供給才能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鐘正生表示,春節假期,國內出行同比明顯上升,同時相關消費行業營收有所恢復。但也要看到,春節期間商品房銷售低迷,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是2022年同期的56.9%、2019年同期的69%,一二線城市銷售面積較三線更快走弱。汽車消費已在2022年明顯透支。因此,消費市場恢復并非“一片火熱”,不同口徑數據的差異、不同品類和區域的分化不容忽視。他建議,為使2023年消費能更好發揮經濟“壓艙石”的作用,公共財政可適當加大對消費領域的支持,包括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向特定群體發放較大規模的消費券等。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