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妍
截至目前,19家民營銀行均已完成2024年度業績報告的披露工作。從整體來看,民營銀行在資產規模、營收增長等方面表現亮眼。同時,銀行間凈利潤分化明顯,部分機構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此外,行業在財富管理、理財代銷等業務領域的探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4年民營銀行“營收普增、利潤分化”的特征,反映出行業在規模擴張與盈利能力之間尚未形成有效平衡。其中,收入普遍增長主要源于信貸規模擴大和新興業務如財富管理的貢獻,利潤分化則暴露了部分銀行在成本控制、風險定價和業務結構上的短板。部分銀行可能因過度依賴高定價的消費貸業務,而面臨不良率攀升的壓力,導致撥備計提大幅增加。同時,部分銀行為爭奪市場份額而推高獲客成本,疊加科技投入的剛性支出,進一步侵蝕其利潤空間。在此背景下,民營銀行可以通過優化業務結構、拓展財富管理業務以及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積極應對挑戰,尋找新的增長點。
頭部機構業績領跑
腰部機構“增收不增利”
從2024年業績表現來看,民營銀行整體呈現營收普遍增長、凈利潤分化加劇的行業特征。頭部機構中,微眾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81.28億元,同比下降3.13%,實現凈利潤109.03億元,同比增長1%;網商銀行雖然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3.71%至213.14億元,但受資產質量管控和成本端影響,凈利潤同比下滑24.67%至31.66億元,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同時,“增收不增利”現象在腰部機構陣營中更為普遍。例如,新網銀行全年營收63.7億元,保持增長,凈利潤卻同比下降19.7%至8.11億元;億聯銀行營收10.91億元,凈利潤同樣出現同比下降。
在薛洪言看來,部分民營銀行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核心原因在于息差收窄與成本攀升的雙重擠壓。一方面,降息背景下新發放貸款利率持續走低,而負債端存款成本受制于定期化難以同步下降,凈息差收窄直接拖累了銀行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推動數字化轉型需要銀行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和場景搭建,短期內難以轉化為利潤增長點。
此外,蘇商銀行成為少數實現“雙增長”的機構,全年營收突破50億元,凈利潤11.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11%和10.34%,展現出差異化的發展韌性;中關村銀行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降幅分別為1.36%和11.29%;民商銀行凈利潤降幅更為顯著,達到43.48%。
多重挑戰倒逼轉型
中間業務或成破局關鍵
整體來看,目前民營銀行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監管趨嚴等壓力,行業增長速度或有所放緩,傳統的盈利模式亟待變革,在風險管理與業務結構優化方面仍需投入更多精力。
薛洪言認為,當前民營銀行面臨多重挑戰。一是傳統業務模式承壓,消費貸等零售業務因客群下沉導致風險積聚,而監管對助貸和貸款定價的規范進一步壓縮了部分機構的利潤空間;二是資本補充壓力增大,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接近監管紅線,制約業務擴張能力;三是客戶黏性不足,消費金融機構和傳統銀行的雙向擠壓使部分銀行獲客成本居高不下。
“在應對策略上,民營銀行需加快業務轉型。例如,深耕垂直場景生態,通過供應鏈金融、綠色信貸等差異化產品優化資產結構;提升科技賦能效率,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精準識別風險、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需深化與實體經濟的鏈接,拓展小微企業和普惠金融服務,培育長期穩定的利潤增長點。此外,應進一步加強合規能力建設,主動適應監管導向,則是規避政策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薛洪言說。
2024年年報顯示,在資管新規落地與理財子公司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民營銀行正加速布局財富管理與理財代銷業務,中間業務收入成為新的增長極,相關業務成熟度顯著提升。例如,微眾銀行年末管理資產余額達32439億元,同比增長26%,主要得益于代銷業務拉動;網商銀行與2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合作,第三方銀行理財代銷規模位居行業第二;億聯銀行通過數字化戰略推進理財代銷,持續提升零售金融服務能力。
“當前,民營銀行正處于轉型關鍵期,面臨盈利分化和增長壓力,需在監管下探索可持續模式。未來破局核心是緊跟監管合規,結合金融科技提升風控與服務效率。頭部機構整合資源,腰部機構差異化突圍,將共同構建下一階段的行業發展格局。同時,財富管理等輕資產模式有望成為破局關鍵,助力行業實現規模擴張與效益提升的平衡。”業內人士表示。
14:13 | 國能日新發布「曠冥」大模型2.0版... |
14:05 | 金科環境獲多家機構推薦 |
14:04 | 北京SKP推出精釀啤酒季活動 120余... |
14:04 | 中國東方發布2025年度《中國金融不... |
12:57 | 最高檢、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6件外... |
12:56 | 高性能材料品類持續豐富 科創板企... |
12:42 | 3萬億!利好來了 |
12:19 | 港股新茶飲賽道再增一員 滬上阿姨... |
12:18 | 構建產業互聯網生態系統 萬聯易達... |
11:58 | 艾比森擬向控股股東定增募資不超3.... |
11:33 | 力推ETF定投場景化應用策略 深交所... |
11:33 | 降息落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