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針對近期坊間廣為流傳的自然資源部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住宅用地供應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并對住宅用地出讓公告不再要求“全年不超過3次”。2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向自然資源部求證得知,該文件確實由其印發。
根據《通知》要求,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根據年度供地計劃,分批次公開未來一定時間段內擬出讓地塊的詳細清單。每次公開詳細清單對應的擬出讓時間段原則上不少于3個月,給市場主體充足的時間預期預判。對于詳細清單內的地塊,在公開的擬出讓時間段內可以一次或多次發布出讓公告,有序組織出讓,并在公開的擬出讓時間段內全部推出。
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該《通知》是對地方住宅用地供應工作進行的指導文件,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而是優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更好發揮充分公開披露信息對于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的積極作用。
集中供地政策始于2021年。彼時在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方面,調控端逐步深化“一城一策”的認識,金融端也已建立“三道紅線”“五檔分類”的制度,而從“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角度來看,為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引發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讓市場主體做出理想判斷,土地供應端也隨之在22個重點城市推出住宅用地“兩集中”出讓政策,即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全年將分3批次集中統一發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掛公告并實施招拍掛出讓活動。
而從實踐層面來看,隨著“兩集中”出讓政策的推行,核心城市土地市場在經過一輪高熱后迅速降溫。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21年22個重點城市的土拍情況來看,價格觸頂地塊和溢價地塊的成交數量銳減,且流拍地塊數量明顯增多。具體來看,2021年22城三個批次的土地供應依次為813塊、875塊、627塊,其中,價格觸頂地塊、溢價地塊、底價地塊占總成交地塊的比重已從第一批的33%、58%、42%,第二批的12%、27%、73%,進一步降至第三批的12%、22%、18%。而從流拍率來說,卻有不小的增長,即三個批次的流拍地塊占總供應地塊的比重依次為6%、33%和17%。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21年土拍的實際情況來看,“兩集中”出讓政策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然而,進入2022年,房地產市場恢復力度不及預期,行業存資金壓力,“兩集中”出讓政策對企業的資金流要求又較高,因此,從土拍市場表示看,仍持續冷清。
來自58安居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土地成交平均樓面地價為1383元/平方米,較上一年大幅下滑18%。從涉宅地塊看,溢價水平同樣呈現下滑,2022年全國涉宅地塊成交溢價率僅為3.36%。從流拍率來看,2022年,全國涉宅地塊流拍4006幅,較2021年回落32%,流拍率為18%。
隨著去年土地市場的低溫運行,已有部分城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土拍模式進行了適度調整。比如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在2022年就相繼打破了“兩集中”出讓政策的一年不超三次公告要求。此外,南昌在去年10月份也提出“力爭將南昌從‘集中供地’城市名單中調出”。
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場研究負責人張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集中供地政策在土拍市場熱度較高的時期起到了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作用,而去年房地產市場熱度呈現下降趨勢,土拍熱度亦隨之下降,房企現金流壓力加大。因此,適時完善和優化原有集中供地政策,放寬全年供地批次數量的限制,分批次供地有利于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降低同批次地塊入市的競爭強度,進一步穩定房價、地價和市場信心。
58安居客研究院分析師許之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當前金融端已給房企最大限度地“松綁”,但房地產市場的復蘇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當前對于“兩集中”出讓政策做出調整非常有必要,有利于房地產行業恢復常態。取消出讓次數限制后,部分城市仍將會保持集中出讓的節奏,尤其是一些市場熱度上升明顯的城市,預計后期單次出讓的土地宗數仍將保持一定高位,以抑制房地產市場的熱度過快上升。部分降溫城市則會優化出讓次數,小量多批次的面市將更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集中供地相配套的房地產價聯動以及租賃地塊的同步出讓,仍將在部分城市存在。
(編輯 孫倩)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