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文湘
見習記者 金婉霞
腦疾病診療領域又添國產利器。7月19日,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微信顯示,由未磁科技自主研發的無液氦腦磁圖儀已獲批上市。資料顯示,該產品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最高通道數(128通道)的無液氦腦磁圖儀。
關于該腦磁圖儀的商業化,7月22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復星醫藥獲悉,公司旗下復星醫療器械已與未磁科技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量子精密磁場測量及醫療領域的科學研究與臨床協作、市場與品牌推廣等領域進行系統、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動量子磁場傳感技術在生物磁場成像領域的應用與落地。
復星醫藥方面進一步對記者表示,癲癇的診斷與病灶定位、腦卒中快速檢測、認知障礙評估、精神障礙評估、腦發育評估等神經系統疾病領域均是該設備潛在的適用范圍。
記者注意到,這已是復星醫藥在腦疾病診療領域取得的又一次進展。2023年底,復星醫藥曾宣布合資成立復星醫視特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后者將致力于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腦部治療系統(即“磁波刀”腦部治療系統)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化拓展、臨床應用及研究,幫助帕金森病患者和特發性震顫患者重獲高質量生活。
除復星醫藥外,聯影醫療、華東醫藥、先聲藥業等上市公司也已在腦疾病診療領域積極布局。其中,先聲藥業開發了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創新藥先必新的新劑型。公開資料顯示,該藥物的舌下片已完成了三期臨床研究,正在申請上市。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腦科學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國腦疾病患者人數眾多,癲癇患者及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均在1000萬人左右、帕金森病患者估計約300萬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腦疾病發病趨勢加速,亟須創新技術和有效的診療手段來助力腦科學研究和腦重大疾病診治,相關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商業化值得關注。”
國產技術正在腦科學領域取得突破。
此次,未磁科技自主研發了可探測生物極弱磁場的原子磁力計技術,并基于該原創技術進一步開發了無液氦腦磁圖儀。注冊臨床研究結果證實,該無液氦腦磁圖儀具備了常溫工作、無需液氦,無需建設單獨的磁屏蔽房等優勢,使得設備使用成本降低并提高了檢測效率。此前,借助該設備的精準定位,在臨床上已實現了全球首例無液氦腦磁圖運動功能區定位輔助下的膠質瘤切除手術、全球首例無液氦腦磁圖定位輔助下的核磁陰性難治性癲癇手術。
技術領域的突破,逐漸傳導至產業端。記者注意到,就在近日,未磁科技宣布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了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中科創星、朗瑪峰創投、中關村科學城、民銀國際、雅瑞資本等。
另外,記者從聯影集團獲悉,公司旗下聯影智能已在腦影像呈像方面取得突破,通過AI技術賦能,實現了多個“業界首款”,包括業界首款MR腦小血管病智能分析系統、全球首個MR腦轉移瘤智能分析系統等。“在聯影智能AI的幫助下,腦結構、腦功能、腦纖維等維度的分析時間都可從傳統的幾小時大幅壓縮至分鐘級,且全程無需手動操作,實現量化數據的全自動處理。”聯影智能方面表示。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