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10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未來食品高峰論壇組委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未來食品高峰論壇暨北京植物基產品博覽會”FutureFoodForum China&VeggieWorldBeijing”在京開幕,同期舉辦“綠色農業發展論壇”及“2019植物基食品創新分論壇”。
據了解,本屆論壇以“引領食品新增長,聚焦健康植物基”為主題,探索全球未來農業與食品領域創新與機遇,聚焦食品創新,促進新型食品的開發,有效利用我國農業食材食物資源,增強食品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另外,包括天津美康在內的多家中外企業的“人造肉”產品也在展會上集中亮相。
聚焦植物基產品發展
傳統動物食品生產模式面臨挑戰
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表示:“當前傳統動物食品生產模式面臨挑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人,目前生產與消費食物的方式已經將地球推向極限,我們應該考慮糧食安全與資源、綠色可持續發展與農業之間的平衡,必須用更健康、對地球更有意義的方式來養活97億人口。”
賽迪智庫報告指出,2019年8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報告,食物系統貢獻了全球37%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其中,肉用動物養殖、屠宰及肉品加工產業鏈在土地、飼料、水資源等方面消耗巨大。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世界人口規模擴大、消費能力增強等因素將使得個人平均肉類需求量及總量不斷增長,生產模式的可持續受到嚴峻挑戰。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支持肉類替代品的開發與消費。
“植物蛋白肉食品的生產加工,能緩解畜牧業高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與環境保護壓力,彌補我國肉類產能的不足,降低畜牧業激素和抗生素濫用對人體的影響,減少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有利于我國國民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天津美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執行總經理王占軍說。
植物肉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
國內市場尚出于萌芽階段
針對當前上熱搜的人造肉,薛巖介紹說,人造肉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植物肉,即以谷物、豆類等植物源蛋白質為主要原料,采用工業化方式生產,改變組織結構,使之達到肉類特性和纖維狀結構;二是培育肉,主要從動物機體提取并分離肌肉干細胞,在生物反應器中增殖生產肌肉組織。
目前以德國、法國、荷蘭、英國等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具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肉食品生產開發經驗,其以雀巢為代表的相關企業開發了Tivall、GardenGourmet以及HalsansKok等品牌植物蛋白肉食品,共同占有了國際市場40%的銷售額。美國的ImpossibleFoods和BeyondMeat兩家公司近兩年發展迅猛。ImpossibleFoods擁有大豆血紅蛋白萃取專利技術,推出的植物蛋白肉漢堡Impossible Burger產品已在美國有7000多家餐廳出售,并成功進軍中國的香港和澳門地區。201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BeyondMeat公司繼2016年推出植物蛋白漢堡餅引起轟動后,2019年又與肯德基聯手成功在美國推出“BeyondFriedChicken”植物蛋白素雞塊。
隨著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植物蛋白肉產品將集中爆發
針對當前食品工業發展的趨勢以及潛在的市場需求,天津春發生物科技集團早在2010年就與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共同突破了植物蛋白肉營養成分科學配伍、質地結構多維模擬、色澤風味仿真改良等關鍵技術,開發出了國內首批實現商業化的漢堡肉餅、肉丸等植物蛋白肉產品。新植物肉產品主要針對中國人飲食特點,以豆類、小麥等植物蛋白為原料,利用生物加工、物理加工以及食品配方技術研制開發出低鹽、低脂肪的植物肉肉餅、肉丸、肉條等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如西式快餐漢堡、素食餐廳、休閑食品等領域。與此同時,為實現植物蛋白肉產品產業化,春發還投資成立了天津美康食品有限公司。
據了解,天津春發生物科技集團是一家擁有多家子公司、年產能35000噸的中國咸味食品香精行業的龍頭企業。王占軍表示,天津美康食品有限公司愿景是“保持組織活力和戰斗力,篤行技術創新,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和美食享受的追求,使美康公司成為中國植物蛋白肉食品領域的先進企業”!使命是“為人們提供植物蛋白肉食品,滿足人們對健康和美食享受的追求,幫助人們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增進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
針對目前中國人造肉將如何發展,王占軍認為,目前的植物蛋白肉食品種類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漢堡肉餅與火腿、香腸上。我國的植物蛋白肉食品生產加工發展不僅需要通過物理生物加工技術改良重組植物蛋白結構,整合優化功能風味物質,創造與真實肉類接近的色香味,而且還可以立足于我國豐富的飲食文化與食材資源,開發多元化的植物蛋白肉食品。目前,國內植物肉市場處于起步階段。2019年8月,萬州國際旗下史密斯菲爾德宣布開發植物肉產品。中秋節前后,珍肉、雙塔食品公司開發的植物肉月餅面世,微博相關閱讀量超過2.05億次,相關話題引發消費者高度關注。人造肉的開發將對食品消費“調結構、防風險、保供應”起到一定作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造肉產品將逐漸走上我國餐桌,首先是從西式快餐開始,逐步發展到方便食品、休閑食品、中式菜肴等領域,供給商超和家庭。
(編輯 何帆)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