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6月24日,第三屆“中國·浙產名藥暨藥食同源健康產業發展大會”在浙江武義舉辦。本次大會以“浙產名藥 扶正固本 藥食同源 健康中國”為主題,由中國中藥協會主辦,浙江省中醫藥大健康聯合體、武義縣人民政府承辦,浙江省抗癌協會、浙江壽仙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壽仙谷,603896.SH)等協辦。
會上,中國工程院孫寶國院士、朱蓓薇院士、謝明勇院士分別作主旨報告,李玉院士、喻景權院士、壽仙谷董事長李明焱等業內大咖現場主題對話分享,與300余位來自全國的中醫藥和食品領域專家、學者以及產業代表們一起,共同就如何進一步充分發揮“浙產名藥”特色優勢、產學研共促浙江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藥食同源健康產業的發展與未來、藥食同源助力鄉村振興、“浙產名藥”靈芝與鐵皮石斛的開發與應用等話題進行探討交流。
“藥食同源”為大健康產業注入新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為千年傳承的國粹,中醫藥學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在建設“健康中國”戰略、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健康治理的新道路上,中醫藥的發展尤為關鍵。
在后疫情、慢性病和老齡化時代,大眾的目光逐漸轉向關注和尋求“藥食同源”的產品。同時,隨著國家政策持續發力,我國藥食同源品種消費需求總量持續上漲,在需求與政策的雙輪驅動下,“藥食同源”健康產品迎來了新的風口。
業內專家認為,放眼未來,建設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以大健康產業為主導,以“藥食同源”產業為切入口,致力于為全人類帶來“高安全、高品質、高活性、高營養”的“藥食同源”健康產品,利用“藥食同源”植物資源,開發出具有防治疾病功能的新型保健食品已成為一種新趨勢,也將為中醫藥文化傳承、大健康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武義靈芝地理標志”發布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中醫藥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中藥材,中藥材資源保護和質量提升,是中醫藥行業面臨的緊迫問題。浙江是我國中藥材的重要產地,進入新世紀后,浙江的中藥材產業有了快速的發展,無論是傳統老“浙八味”,還是新“浙八味”,發展良好,不僅成為地方優勢品種,也為全國中藥材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隨著浙江省成為鐵皮石斛、靈芝等“藥食兩用”物質管理試點省,兩大經典“浙產名藥”廣泛進入食品、飲品、化妝品等領域,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產業基礎日益夯實,“浙產名藥”公共品牌力正逐年彰顯,行業發展前景愈加廣闊。
借著“浙產名藥”公共品牌建設的東風,武義縣大力發展靈芝、鐵皮石斛等特色產業,為1.5萬從業藥農增收和促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次大會上,武義縣密集發布靈芝產業新動向,正式揭牌啟用“武義靈芝科技小院”,并舉行“武義靈芝地理標志”發布儀式,將進一步打響武義靈芝品牌,推動靈芝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會上還發布了《武義經方單方驗方集》、武義縣十大藥膳、武義縣十佳菌肴、中國藥科大學靈芝片二次開發項目等一系列“浙產名藥”新項目、新動向,通過這些產業抓手,武義縣將進一步推動域內中醫藥產業的生態發展。
壽仙谷達成多項產學研合作
無論是“藥食同源”健康產業的發展與傳承,還是“浙產名藥”的發揚與推動,都離不開理論的研究與產業的創新。從上游育種到栽培,從成分研究到標準建立,從功效評價到市場應用,每一個環節都有創新的維度,也是形成產品差異化的重要路徑。
本次大會上,壽仙谷繼續在產品研發上發力,先后與吉林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食品科學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速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更好地發揮以靈芝為代表的“浙產名藥”對民眾健康的價值,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為了加快靈芝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擔綱“中國農技協浙江武義靈芝科技小院”平臺的壽仙谷,聘請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為專家組組長,聯合吉林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團隊,助力靈芝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提檔升級。同時壽仙谷還為入駐“武義靈芝科技小院”的研究生新建了“生物育種創新中心”,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及先進的實驗設備,搭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農技推廣、產業服務“四位一體”的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平臺,打造食藥用菌產業綠色發展的典型樣板,助力“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
(編輯 何帆)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