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遠
筆者不止一次接到過這樣的電話,被對方盛情邀請加入“知名券商”的微信群,說有“老師”講解市場熱點,推薦股票。
對于這種邀請,筆者一般都是拒絕的。但偶爾也會出于好奇而加入,看看他們是如何把自己包裝成“投資高手”,欺騙投資者的。遺憾的是,每次筆者一發言,提出尖銳的問題,很快就會被踢出群。
顯然,他們這是心虛了。
冒用知名券商,這類資本市場的“李鬼”只能說是最初級的。稍微高級一點的,是搖身一變,把自己偽裝成上市公司高管,瞞天過海,參加機構組織的會議,編造所涉上市公司的不實信息,侵害上市公司合法權益,造成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異動。
不管是哪種“李鬼”,監管層對他們的態度都非常堅決:保持高壓打擊態勢。發現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筆者看來,面對“李鬼”們,除了這樣的震懾外,仍需要各方合力,讓他們無處藏身。
對投資者而言,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保持理性投資心態,以免上當受騙。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謂的“莊家”“大V”們熱心薦股,必有所圖。
這就體現出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想起上個月由證券日報社和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主辦,多地證監局聯合主辦的第三屆“5·19中小投資者保護宣傳周”活動上,有社區書記對筆者表示,希望以后多一些這樣的活動,現在社區里的老人太需要普及金融知識了,他們一不小心就會上當。
對會議組織方而言,要認真核實參會者的身份,特別是涉及到上市公司高管參加的,更要反復確認,確保參會的是“李逵”而不是“李鬼”。因為一起“烏龍”事件,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逆的,輕則損害自身的名譽,重則對上市公司股價造成異動。
之前已有因邀請“李鬼”參會被罰的先例,某券商研究員因為存在未核實外部“專家”身份情況下擅自向客戶發布調研紀要,以及知曉相關“專家”身份不實情況下仍多次組織客戶路演活動,并邀請“專家”在電話會議上發言等問題,違反了證券期貨投資咨詢人員應以行業公認的謹慎、誠實和勤勉盡責的態度提供投資咨詢服務等相關規定,被采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的行政監管措施。
筆者最后想對“李鬼”們說的是,要對法律持有一顆敬畏之心,不要抱有任何僥幸心理。把自己包裝成“李逵”,只能是一時,到頭來終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畢竟,監管層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破壞資本市場生態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向來都是“零容忍”。
(編輯 崔漫 白寶玉)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