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李雯珊
近日,根據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官網發布的相關內容,《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下稱《管理條例》)列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發布的2022年立法計劃首位,已通過“三審”,有望在年內出爐。智能網聯汽車法律空白的問題,有望在深圳率先突破。
業內人士認為,《管理條例》是全國首個對L3及以上自動駕駛權責、定義等重要議題進行詳細劃分的官方管理文件;隨著L3相關法規預期落地,智能網聯車滲透率將加速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將充分受益技術升級帶來的需求擴容。
深圳率先立法支持L3級自動駕駛全域上路
實際上,這次深圳立法支持L3級自動駕駛全域上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管理條例》的最大亮點在于支持了以往處在模糊領域的L3級別自動駕駛的全域通行,包括了高速、城市開放道路和泊車域,以及對商業化運營的放開;這也為全國其他地方的L3級自動駕駛準入政策,提供了標準和模板。
據了解,《管理條例》共有10章60條,涵蓋了從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的定義、市場準入,到路權、權責認定等方面的具體規定和管理辦法。
值得關注的有以下3個方面:首先,是對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的詳細定義;特別是對于L3級自動駕駛,條例指出,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在設計的運行條件內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駕駛員以適當方式執行動態駕駛任務接管。實際上指的是可以脫手駕駛,但在必要條件下需要隨時接管。
其次,是測試及示范應用條件,關鍵詞有3個:測試區域、駕駛員安排,以及道路定義。對測試區域的規定是,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前提下選擇路段、區域、時段進行測試,同時在車路協同基礎設施較完善的區級行政區,可以在申請評估程序后全域開放道路測試。測試道路,則包括高速、城市快速路、開放道路以及其他允許社會車輛通行的道路。
最后,也是L3級自動駕駛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權責歸屬。配備駕駛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違法行為,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駕駛人進行處罰;發生交通事故且智能網聯汽車一方負有責任的,該車輛的駕駛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因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缺陷造成交通事故的,駕駛人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后,可以向智能網聯汽車的生產者、銷售者追償。換而言之,只要L3級自動駕駛系統開啟的狀態下,若車輛發生違章或事故責任,第一責任人永遠是駕駛員。
“深圳這次在全國范圍針對L3級自動駕駛全域上路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與探索。雖然從目前的公開內容來看,有更多的細則需要完善與落地,但是相關責任得到確切的劃分,有部分問題是第一次在國內的官方文件中得到回答。預計國內其他城市地區相關法律有望陸續推開與跟進,將會推動國內自動駕駛行業將迎來L3-4級飛躍。”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汽車分析師張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智能網聯車產業鏈將迎來較大發展
根據頭豹研究院的相關報告內容,智慧交通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市智慧交通市場規模將達到11.7萬億元,2022-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12.6%。自動駕駛參與到智慧交通中能夠顯著提升交通安全性,降低事故發生率,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提高生產和運營效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預期在智能網聯車滲透率將加速提升的背景下,產業鏈上下游將充分受益技術升級帶來的需求擴容。自動駕駛技術、蜂窩車聯網、高精度地圖、政策法規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四大驅動因素,《管理條例》將有望為已經達到有條件自動駕駛的車型合法上路掃除政策障礙。”銀河證券計算機行業相關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按照2020年底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指引,預計中國市場2025年L2至L3級車占比達50%,2030年L2至L3級車占比超70%,同時L4級及以上車占比達20%。
“在L3級別下的自動駕駛系統需要對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度學習,不斷進行算法迭代,從而對產業鏈環節中涉及的各個環節標準也將不斷提高,對車規級芯片算力、算法和激光雷達、攝像頭視覺解決方案以及高精度地圖的軟硬件升級需求將以數倍乃至數十倍空間擴容。”上述分析師進一步表示。
安信證券相關分析師則表示,從需求端來看,當前大多數終端用戶對于智能駕駛的認知仍停留在較為初級階段,高級別智能駕駛仍未跨越被大眾普遍接受的鴻溝,但隨著智能車商業化運營的開啟,終端用戶的感知將大幅加強。供給與需求共振,有望加速高級別智能駕駛在乘用車市場的落地,利好整車廠及相關軟硬件供應商的后續發展。
“我估計可能至少要一至兩年的時間,自動駕駛的市場才能夠得到有效形成。雖然目前文件有望在年內實施,離商業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但目前來看這對智能網聯車技術及市場都是有較大的利好與催化,在‘銷量回暖+政策刺激+相關車企新車發布’多重因素助推下,汽車智能化的長期發展賽道已開啟。”張翔認為。
(編輯 孫倩)
19:24 | 萬達信息:5月14日將召開2024年度... |
19:24 | 萬東醫療: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24 | 萬豐股份:截至2025年4月30日股東... |
19:24 | 萬馬股份:公司已連續7年蟬聯“中... |
19:24 | 萬馬股份:松延機器人的線纜并非由... |
19:24 | 萬祥科技: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 |
19:24 | 威龍股份:公司始終重視營銷渠道的... |
19:24 | 威龍股份:與威龍經銷商有著長期穩... |
19:24 | 偉隆股份:關于控股子公司注銷完成... |
19:24 | 五芳齋: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 |
19:24 | 西安銀行:5月30日將召開2024年度... |
19:24 | 西測測試:2024年公司持續投入檢測...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