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李靜
7月14日,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擴大)會議在中國酒城瀘州舉辦。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會上表示,近三年來,大多數產業都受到疫情影響,酒業也不例外,其中白酒產業抗沖擊能力最強,經營指標依舊表現亮眼。啤酒產業雖然出現波動,但產品結構優勢逐步呈現。葡萄酒、黃酒等釀造酒精產業壓力加大。總體而言,中國酒業進入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消費結構均面臨變革與調整。
頭部企業市場集中度再提升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酒業規上企業1761家,累計釀酒總產量5407萬千升,同比增長3.95%。實現銷售收入8687億元,同比增長14.35%。利潤1949億元,同比增長30.86%。2022年1-5月份,全國釀酒行業規上企業數量達到1741家,全國規上企業釀酒總產量達到2241萬千升,同比下降1.35%,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3991億元,同比增長13.98%,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27億元,同比增長39.72%。
分項來看,白酒產業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量715.63萬千升,同比下降0.59%;銷售收入6033.48億元,同比增長18.60%;利潤1701.94億元,同比增長32.95%;規上企業數量由2016年的1578家下降到了2021年的965家。
“從數據可以看出,白酒產能在持續下降,但是其利潤規模在不斷上漲,同時整個規上企業的數量在精簡,這意味著產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知趣咨詢總經理蔡學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蔡學飛還說,整個行業分化趨勢進一步加劇,頭部名酒進一步走強。另一方面,產能向優勢產區集中明顯,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酒產區,以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的濃香產區,以及以山西汾酒為代表的清香產區都實現了快速增長。貴州茅臺、五糧液、江蘇洋河、瀘州老窖、山西汾酒銷售金額合計約2383.6億元,占全行業年度銷售比重達39.51%。
啤酒方面,2021年啤酒行業實現產量、利潤、收入三增長。數據顯示,啤酒產業2021年全國規上企業產量3562.43萬千升,同比增長5.6%;銷售收入1584.8億元,同比增長7.91%;利潤186.8億元,同比增長38.41%。總體看來,國內主要啤酒企業在應對市場沖擊方面,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呈現出量價齊升的趨勢。產品結構化升級、利潤增長,迎來啤酒產業的高端化元年。
葡萄酒產量收入持續下滑,利潤微增。宋書玉表示,葡萄酒的國際化沖擊是長期的,國際化競爭是永恒的。中國葡萄酒的種釀、品質表達、文化表達、消費表達必須系統構建起來。數據顯示,葡萄酒產業2021年全國規上企業產量2680萬千升,同比下降29.08%;銷售收入90.27億元,同比下降9.79%;利潤3.27億元,同比增長7.64%。
此外,黃酒產業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7.17億元,同比下降5.24%;利潤16.74億元,同比下降0.97%;發酵酒精產業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產量808.26萬千升,同比增長1.83%;銷售收入605.28億元,同比增長9.51%;利潤0.04億元,同比下降99.73%;其他酒產業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45.74億元,同比下降3.06%;利潤40.54億元,同比增長0.89%。
未來發展面臨多重不確定性
“2022年中國酒業必將面臨重大壓力,快速增長與增長緩慢的矛盾,區域市場與全國市場的矛盾,品類競爭與市場需求的矛盾,渠道不足與消費疲軟的矛盾,產能放大與消費不足的矛盾,需求下行與價格下行的疊加效應,這些都預示著產業調整已經開始了。”宋書玉強調,“產業矛盾積累達到了臨界,產能擴大、品類升溫、渠道擴充、整合加劇、消費需求下行,矛盾釋放不可避免。”
宋書玉認為,雖然2021年酒類行業發展成績顯著,但也必須提前看到行業發展的挑戰與不確定性,其中包括六個方面:飲酒人群數量變化對酒類消費容量帶來的不確定性;疫情對酒類市場消費沖擊的不確定性;產業政策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業外資本涌入引發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產能過剩與優質產能不足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
宋書玉表示,未來中小酒企的突圍之路是個體化,凸顯出“美酒各有其美”,同時在模式上要大膽創新,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雖然有很多問題和不確定性存在,中國酒業協會仍然認為行業要堅定信心,看到產業的優勢。2022年酒業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是大概率情況。隨著今年下半年疫情好轉,酒業增長的整體增長將突破更高水平。
(編輯 李波 上官夢露)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