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官網的“產品中心”菜單,一套套白底鑲藍邊,帶顯示屏、控制器的電子設備映入眼簾:金屬熔絲增減材一體化制造裝備、金屬激光熔融打印機、桌面級DLP光固化成型裝備……這些自主研發的3D打印設備,有的已經投入生產,打印出塑料或金屬零部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是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的負責人。他帶領數百名科研人員進行研發,把握技術方向。盧秉恒院士表示:“3D打印技術的產業化,需要有戰略眼光的資金支持。”
中國3D打印“開路先鋒”
盧秉恒接觸3D打印純屬偶然。1992年,盧秉恒前往美國交流學習。在參觀汽車模具企業時,一臺3D打印設備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要將產品的CAD數據輸進去,就可以把原型做出來。”盧秉恒當即決定,把3D打印列入研究對象。
盧秉恒表示,中國企業生產能力很強,但是產品開發能力不足,開發速度慢,這項技術能幫助企業快速、低成本地實現新產品開發。
盧秉恒一開始想引進3D打印設備,但當時一臺核心部件激光器要賣3萬美元。盧秉恒決定自己造一臺。他帶著學生跑遍了全西安,找協作方加工關鍵部件,沒有現成的就開機床自己做。1997年底,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3D打印原型機誕生。2000年,由盧秉恒主持完成的“快速成型制造的若干關鍵技術及其設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12月,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落戶西安。該機構由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及13家相關企業共同組建,注冊資金1.35億元。
盧秉恒介紹,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先后研發了各類增材制造工藝,以及激光、電子束、離子束、電弧、電熱等能量驅動的10多項重大增材制造裝備;申請國家專利387件,其中發明專利29件;主持或參與制定行業標準40余項。
3D打印需要資本助力
3D打印技術類似燕子銜泥造窩,材料一點一點累加,造出三維物體,又稱增材制造。3D打印在新產品開發、首件制造等方面,能大幅簡化流程、縮短周期、降低成本。
盧秉恒介紹,在材料、主流工藝與裝備、關鍵零部件、控制軟件及各領域工程應用等方面,3D打印已初步形成創新鏈與產業鏈。3D打印應用范圍極廣,未來將大有可為。
盧秉恒透露,國內3D打印訂單大多是個性化、多品種、小批量、技術復雜的產品,一時難以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及投資回報。目前,3D打印缺乏資本支持,這不利于產業長期發展。
“有些投資人更看重賺快錢,對于一些技術難度大、投資額較大或回報期比較長的技術或產品,缺乏投資意愿。”盧秉恒表示。
一項新技術,從研發到應用推廣要經歷較長時間。以應用于航空和醫療領域的3D打印產品為例,航空構件須符合適航條件,包括材料、工藝、檢測、強度、高低溫等,這需要大量實驗數據進行驗證。3D打印醫療產品被核準臨床應用前,須收集大量實驗數據,其間不能對病人收費,這意味著研發耗費的資金量較大。
“3D打印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更多有戰略眼光的民間資本參與3D打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盧秉恒表示。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