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彭衍菘
“六一”兒童節將至,玩具類上市公司熱度攀升。玩具店里琳瑯滿目的貨架,被一雙看不見的手高頻地刷新著。激烈的競爭中,了解“小玩家”們的需求成為制勝關鍵。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大型玩具商超,多位經營方面人士表示,此前公司業績承壓,正在不斷調整促銷手段吸引顧客。相關數據顯示,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也逐漸止虧向穩。
商家在玩具品質與價格之間尋找平衡點
北京哈姆雷斯兒童樂園一位店員表示,近期有許多玩具上新并推出折扣活動,迎接旺季的到來。
圖為北京哈姆雷斯兒童樂園(百貨大樓店)彭衍菘/攝
上市公司王府井董秘王健告訴記者,在兒童用品類門店的招商中,只要具備基本的銷售額保底和核心的產品競爭力,即便是新興品牌,也有“出圈”的機會。
根據艾媒咨詢《2023中國兒童玩具用戶消費行為洞察數據》(以下簡稱“艾媒數據”),從“2023年中國已婚已育群體準備的兒童節禮物類型”來看,位列前三的分別是美食類、益智科教類、積木類。
從銷量來看,在多個電商平臺不設價格篩選的情況下,顯微鏡、積木、魔方等排名居前,體現出玩具集智能化與教育性的趨勢。
究竟什么樣的禮物會讓小寶貝們愛不釋手?根據艾媒數據,安全性、功能性、教育性是最受關注的因素。對此,杭州余杭教育科學研究所原副所長陶華坤認為,“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正在影響兒童消費市場,教育正成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北京市某二孩家庭家長王先生談及,一款玩具不只是簡單的商品,作為一種陪伴型媒介,應該給孩子帶來更長期的價值。
圖為2023中國兒童玩具用戶消費行為洞察數據艾媒咨詢/供圖
艾媒數據顯示,智能交互類(如智能機器狗)禮物占比25.0%,逐漸成為玩具市場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多個電商平臺,智能機器狗等相關產品穩居玩具搜索榜的前三位。
據了解,AI、智能終端等元素便于結合游戲產品,兼容興趣培養與游戲娛樂,相較傳統玩具更新穎。
因此,一些玩具廠商找上電子器件等專業制造商,合作開發智能玩具產品。樂鑫科技證代告訴記者,公司已為許多玩具廠商提供無線通信芯片,用在玩具、智能音箱上。
更高品質的玩具往往意味著價格更貴。在消費升級的當下,企業和商家一直在品質與價格之間不斷地尋找平衡點。外銷手工益智品的創源股份董秘趙雅介紹,公司生產的該類產品主要面向歐美市場ToB端客戶,與國內競品相比售價相對偏高。不過,公司的產品在迭代升級的基礎上,也會相應調整售價。
抓住“寶貝經濟”紅利
專家建議四方面創新
兒童消費是家庭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研產業研究院5月30日發布的《2023年國內智能玩具市場潛力分析》顯示,目前,我國14歲以下兒童已接近3億人,其中生活在城市的兒童超過1億,兒童消費支出已占整個家庭收入的25%。
根據上述研究報告,目前,廣州、北京、上海、武漢、成都五大城市,兒童每月消費額近40億元,而全國兒童消費市場未來存在約2萬億元的潛在動力。
但“寶貝經濟”也受到諸多因素的沖擊。張毅分析稱,近年來人口紅利大大降低,加之消費升級、需求創新等因素,導致部分玩具商家業績有所萎縮。
從多家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情況來看,嬰童玩具企業此前盈利乏力。統計數據顯示,在8家嬰童玩具類上市公司中,有3家2022年凈利潤虧損擴大;今年一季度,高樂股份等4家企業凈利潤開始回升或止虧。
“消費增速下滑、流量成本上升、產品競爭加劇、消費升級等,是導致相關企業此前業績普遍下挫的主要因素。”張毅表示,這也是兒童圖書、服飾、旅游等相關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實際上,只有結合市場需求,嬰童玩具企業才能更好地抓住“寶貝經濟”的紅利。在張毅看來,需要從以下幾方面改善:一是產品創新,強化大數據與消費需求建設,在產品設計、材質、制造、銷售等方面強化變革和創新;二是營銷創新,適應新生代父母的社交媒體使用習慣,升級產品營銷手法;三是價值創新,強化品牌形象、重視產品的健康和環保,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物質與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文化方面的需求;四是市場創新,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堅持海內外兩個市場的定位,尤其是海外新興市場的拓展尤其重要。
(編輯 上官夢露)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