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傳璽
一集時長幾分鐘的微短劇正在受到市場追捧。在抖音平臺上,一部熱播微短劇評論區,有7000多位網友給出“太上頭了”的評價。
11月8日,A股市場短劇概念股持續走強,中文在線上漲20%、唐德影視漲19.97%、海看股份漲幅14.97%、北京文化漲幅10%;港股方面,制片公司檸萌影視、映宇宙、閱文集團漲幅居前。其中,中文在線近5個交易日已累計上漲94.76%。
在此之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表態布局微短劇賽道,那么誰將成為“頭號玩家”?
微短劇爆火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
今年以來,微短劇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中信建投研報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至300億元,明年有望延續高增長。
一位傳媒互聯網首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供給端來看,微短劇制作成本低、周期短,相比長劇而言,影視制作公司能夠更好地控制風險,快速回收成本。從用戶需求來看,微短劇的戲劇結構通常是先拋出懸念,劇情發展帶有很強的沖突、反轉元素,只展現重要情節,消除了一些情節拖沓的長劇帶來的疲勞,更符合如今觀眾追求碎片化娛樂的趨勢。另外,素人演員、豎屏觀看模式、情緒帶動性強等因素都使得微短劇相比長劇,更能滿足下沉市場觀眾的需求。
數據顯示,微短劇的需求端及供給端均保持高速增長。一方面,內容爆款頻出,播放量和收入屢創新高,以8月25日在微信小程序上線的《無雙》為例,播出8天投放收入超1億元。另一方面,供給持續增長,根據《德塔文2023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2022年和2023上半年,國內重點網絡微短劇上線量分別為454部、481部。與此同時,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有349部7855集網絡微短劇備案,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華鑫證券傳媒分析師朱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短劇因子熱度,進而帶動對內容板塊從存量IP或原創IP、劇本創作、影視制作、MCN公司、影視基地、播出平臺、短劇獨立App等環節的關注。
一位微短劇創作工作室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已有3家投資方主動溝通投資事宜,但目前并未考慮融資。
與此同時,產業鏈上下游的上市公司紛紛入局。10月31日,網文賽道的頭部企業閱文集團發布了“劇本征集令”,正式進軍短劇賽道。在中文在線近期投資者關系活動紀要中,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已經擁有微短劇行業完整的產業鏈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微短劇已經為上市公司帶來收入增長。映宇宙在最新一期財報中稱,上半年公司短劇業務帶來了近5億元的收入增量,成為公司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檸萌影視亦表示,上半年,公司旗下短劇頭部廠牌“好有本領”產出了多部爆款作品,新業務貢獻了一定的收入,最終實現業績增長。與抖音聯合出品的微短劇《二十九》,正片播放量突破了8億次,抖音站內話題播放量突破14.4億次,豆瓣評分8.1分。該劇在用戶付費端收入已破千萬元,且仍在持續增長中。
國金證券研報表示,在短劇市場蓬勃發展中,看好制作能力較強或有IP儲備的公司;當前微短劇需求較旺盛,但供給也在迅速增加,加之短劇本身“短平快”的特點,市場或很快呈現白熱化,屆時能制作出頭部內容的公司更易盈利。
精品內容仍然稀缺
產業鏈機遇倍增
華安證券研報表示,2023年下半年以來,微短劇快速發展,通過買量的形式不斷觸達新用戶,處于快速成長的早期。
與長視頻相比,短劇市場起步晚、發展快,現階段仍存在諸多問題。上述首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當前微短劇行業不足之處首先在于內容高度同質化,劇情集中在“逆襲、重生、霸總”等關鍵詞上,觀眾可能很快審美疲勞。其次是,目前微短劇還沒有非常清晰的審批和監管流程,內容管理體系還未完善。如果未來微短劇的備案審批向長劇更靠攏,內容活躍度可能會大大降低。
在她看來,優質內容是突破以上限制的關鍵,微短劇也可以有更加精巧的劇情設置、更深的思想內核。目前,有許多網文平臺、優秀影視公司加入了微短劇拍攝,有望提高整體的劇本和制作質量,產出差異化的優質內容。
打造優質內容也成為微短劇行業共同追求的目標。上述工作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其目前在大量招聘專業創作團隊,通常一個組約10個人,包括導演、編劇、拍攝、剪輯等,在熱門題材上不斷試水,如果效果不好立刻切換類型,產出效率很高。但也是基于微短劇“短平快”的特征,內容質量、鏡頭語言與長劇存在差距,因此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加入。
此前主攻長劇市場的專業團隊對此也有提前布局,例如曾出品過《小歡喜》《三十而已》等爆款長劇的檸萌影視,已成為短劇精品內容頭部制作出品方。
檸萌影視方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公司短劇方面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商務合作、C端付費、平臺定制等,單部劇可實現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今年開發中的每一部劇集,都有商務合作預先落地,短劇的商務合作在今年前三季度每季度都實現了翻倍。
業界普遍認為,微短劇賽道將進入“內容為王”的階段,未來一年中將有細分領域的頭部玩家脫穎而出。隨著專業團隊入局,精品內容議價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商業模式也將呈現多元趨勢。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