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正迎來爆發式發展。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隨著國內“人工智能+”行動持續推進,算力及終端應用需求快速增長,帶動產業鏈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如AI算力龍頭海光信息、浪潮信息去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2.87%、28.55%,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75.33%、52.78%;AI存儲器公司兆易創新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84.2%,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4.57%;智能穿戴領域恒玄科技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72.5%,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90.22%。
山西證券研究所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方聞千表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呈現模型、算力、應用全方位進步和突破的態勢,并在政策助推下開始在各地形成AI產業集群。與此同時,我國AI產業的全鏈條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
一方面,國內頂尖大模型在性能上已具備與海外模型一爭高下的能力;另一方面,國內AI算力硬件供需兩旺。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計算機行業主管黃忠煌表示,從需求側來看,中國服務器市場下游重點為互聯網、通信等。長期來看,互聯網、通信、金融依然為算力的主要需求方,后續三個行業均有積極信號驗證需求增長。如人工智能成為BAT及字節等互聯網廠商未來10年的核心競爭力及競爭點,研發需求及AI服務需求對算力基礎設施形成堅實支撐。從供給側來看,目前國內AI算力芯片已經開始從可用邁向好用,出于供應鏈安全及產品多樣化需求,下游客戶開始主動與國產AI芯片廠商合作共創,探索用國產芯片替代,推動國產AI芯片加速發展。
從AI應用來看,目前C端應用格局收斂,國內頭部AI應用的月活用戶數及下載量持續增長,從產品類型看,聊天機器人是各家競爭的主戰場,而AI伴侶、視頻生成、AI修圖也開始占據一席之地。B端應用處于商業化早期階段,AI在營銷、教育、數據智能、游戲、法律、醫療、金融、人力等領域的滲透率較高。從產品類型看,主要包括AI原生應用及傳統軟件的智能化升級兩類。
展望未來,方聞千表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預計仍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國產大模型性能正在快速突破,算力需求持續保持高景氣,同時國產算力開始逐步占據市場主導,而AI應用也將加快商業化,并帶動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繁榮。
黃忠煌表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處在高速發展的初期,基礎層的AI算力芯片、技術層的通用大模型快速迭代縮小與海外差距,在特定領域內實現趕超;應用層同步發展,行業應用能力處于全球領先梯隊。未來,隨著國產人工智能軟硬件體系的技術迭代,以及AI應用在全社會場景的滲透,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還有無限空間。
(編輯 李波)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