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信用效果持續顯現,新增信貸、社會融資等對經濟增長具有前瞻性的數據都在全面回暖。
4月12日,央行公布一季度金融數據和社融增量統計數據。3月新增信貸、廣義貨幣(M2)增速、社融增量等關鍵數據再次超預期,表明金融體系向實體“輸血”的力度進一步增強。受遠超預期的數據影響,金融市場也有快速反應,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短線拉升,一度漲逾0.7%;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漲逾40點。
從歷史經驗看,一般新增信貸、M2增速和社融增速持續反彈后,往往預示著經濟增速將會有所企穩,也因此,市場普遍預計,盡管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長感受到了較大壓力,但受各類穩增長政策托底,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有望企穩。
除對經濟增長有托底作用外,金融和社融數據持續回暖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則在于對資產價格的拉動,這從今年以來股市的強勢反彈、各地樓市的蠢蠢欲動均可以看出資金的“躁動”。當前,央行貨幣政策的平衡難度進一步加大,一方面是穩增長的首要目標下,需要寬松的流動性環境維持寬信用;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信貸社融持續超預期增長所帶來的宏觀杠桿率反彈,以及再次吹大金融資產泡沫。
隨著一季度宏觀經濟和金融數據公布完畢,不少分析指出,表現還算不錯的數據背后,央行4月降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大為下降。畢竟習近平總書記年初提出要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尤其是在社融增速企穩后,防風險的政策權重也將有所加大。
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
同比多增近萬億
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69萬億元,綜合一季度數據看,今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81萬億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顯示銀行表內信貸向實體投放的力度進一步加碼。更為重要的是,除信貸總量改善外,信貸結構也在持續優化,中長期、短期貸款同比增量創新高,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貸款增量也均創新高。
具體來看,3月新增票據融資不到1000億,這比此前連續數月動輒單月新增四五千億的規模相比,已經大幅收斂,也說明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治理票據空轉套利成效顯現。
3月居民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890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167億元,增量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居民部門新增短期貸款漲勢明顯。不過,居民部門的持續高增長值得警惕,華泰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繼強就認為,3月居民部門短期貸款大幅多增,可能與部分消費貸違規進入樓市和資本市場有關,此前監管層就曾提示信貸資金進入樓市和資本市場的風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近日就表示,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目前正處于增速較快的時期,從2008年的17.9%上升至2018年的53.2%,10年間上漲了35個百分點,增速與美國2000~2007年間相當,居民債務問題值得高度警惕。
3月新增貸款的高增長,也帶動當月社融增量高達2.86萬億元。從社融結構看,非標融資呈現回暖趨勢,3月同比多增超3350億元。
對此,張繼強表示,去年底以來,非標融資降幅持續收窄,今年1月和3月單月非標融資轉正,或與非標監管有所松動有關,微觀也反映非標資產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票據嚴管下,表內外票據融資同比仍明顯增加,反映基于實需的交易活動走熱,微觀主體活力有所復蘇。
此外,在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下,3月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提速,當月發行2532億元,同比多發1870億元,也推動社融增量大幅增長。
寬信用效果顯現
4月降準預期降溫
社融表現與經濟走勢有著高度的正相關性,從歷史經驗看,社融增速反彈往往領先于經濟增速6個月左右的時間。因此,3月社融增速的持續回升,也往往預示著下半年經濟將企穩。甚至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3月社融數據說明整體融資擴張明顯,經濟拐點或提前到來,而這也將對下一步的政策走勢和資產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稱,寬信用政策效果顯現,整體融資擴張明顯,融資條件改善初步顯現。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社融數據有所回暖,總量寬松政策必要性下降,但考慮到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存在,結構性的寬松仍可能是近期貨幣政策的主旋律。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甚至更為樂觀地認為,經濟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寬信用奏效比預期還要快。不過,降息的概率在下降,對于降準次數的預期,從3~4次下調至1~2次。對市場而言,股牛、房牛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一季度經濟金融數據公布完畢,數據表現不俗,也讓市場對于4月降準的預期降溫。
“3月貨幣市場的波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貨幣當局對當前資金面的態度。3月稅期央行僅適度投放,未完全對沖繳稅影響,使得稅期流動性出現收緊。這意味著,央行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也密切關注著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尤其在社融增速企穩后,防風險在政策天平上的重量或有所增加。”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
魯政委認為4月央行不會降準,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方面,雖然歷年4月都是繳稅大月,但繳稅對流動性的沖擊往往表現為暫時性的。在繳稅截止日前后資金利率可能出現上升,但到下旬財政支出力度加大時,流動性又會再度轉松。然而,降準釋放的資金是長期資金,將對銀行間水位產生持續性的影響。另一方面,2019年初社融規模增速已經出現企穩的跡象,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條件有所改善,降準的迫切性有所下降。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也認為,當前央行正處于較為舒適的政策環境之中。一方面,人民幣幣值持續企穩,減弱了貨幣政策的外部約束。另一方面,越過一季度末的短期高峰之后,4月初貨幣市場利率再度回落,民間借貸利率保持平穩,表明市場流動性依舊維持于合理充裕的合意水平。因此,降準的政策空間擴大,但是政策急迫性下降。得益上述環境,央行料將緩步慎行,更加從容地平衡短期“穩增長”和長期“促改革”。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