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記者3月16日從廣東銀保監局獲悉,截至目前,廣東轄內(不含深圳)銀行機構已完成個人經營性貸款自查的銀行網點共4501個,排查個人經營性貸款5678億元、個人消費貸款2165億元,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920戶,其中廣州地區銀行機構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1.47億元、305戶。
針對近期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的亂象有所抬頭的問題,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和廣東銀保監局對全轄銀行機構從授信調查、審查審批、貸后管理以及第三方機構業務合作等方面開展了全面自查。廣東銀保監局相關人士表示,從現場調查和銀行自查的情況看,銀行機構暴露出授信調查未充分了解客戶財務狀況、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信貸資金被違規挪用于購房等問題,反映了銀行機構在信貸管理的制度和執行上還存在不足。
據悉,在已發現的違規行為中,有相當部分的貸款出現了房地產中介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等“包裝”助推的身影,涉嫌違規的操作方式包括通過中介機構過橋墊資套取經營貸置換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經過轉手多次后挪用個人經營性貸款用于購房首付款等。
3月15日,廣東銀保監局發布《關于防范“貸款中介”誘導購房者違規套取貸款的風險提示》稱,近期,廣東銀保監局接到群眾舉報,一些“貸款中介”冒用銀行名義,通過短信、電話等方式,以“利率低”“時限長”“放款快”等誘導購房者,推銷通過“經營貸”“消費貸”等方式從銀行套取資金,讓貸款“曲線”流入樓市,并從中謀取高額中介服務費用,甚至非法套取和不當使用個人信息等,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廣東銀保監局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要對此類行為提高警惕,選擇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貸款中介”誘導購房者違規套取貸款背后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廣東銀保監局提醒,有的“貸款中介”打著銀行旗號,以低息為誘餌招搖撞騙,消費者到了真正簽協議的時候才發現,中介會收取很高的服務費用,折合貸款成本甚至超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房貸利率,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更有甚者,一些“貸款中介”罔顧消費者利益,非法套取個人信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其個人信息向他人泄露,二次或多次出售非法獲取利益,有的“黑中介”甚至讓消費者貸款后騙走其貸款,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廣東銀保監局強調,如果消費者挪用貸款,一旦銀行業金融機構跟蹤檢查和監控發現,將會采取提前收回貸款等措施,消費者也將承擔違約責任。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