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北京時間2月17日凌晨,美聯儲公布了1月份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貨幣政策會議的紀要文件。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表示,盡管他們依然預計通脹將在今年有所緩解,但已經準備好在必要時加快加息步伐。如果通脹水平無法如預期那樣下降,那么委員會以較預期更快取消寬松貨幣政策將是合適的。
在縮減購債進程方面,鑒于通脹壓力高企以及勞動力市場強勁,與會者繼續認為,委員會應盡快完成凈資產購買計劃。大多數與會者傾向于按照去年12月份宣布的時間表繼續減少資產購買,到今年3月初結束購債。不過,也有幾名與會者傾向于更早結束資產購買計劃,以便發出更強烈的信號表明美聯儲致力于降低通脹。
在縮表計劃方面,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縮表的時機與步伐,將取決于經濟是否實現了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的目標。縮表是指通過直接拋售所持債券或停止到期債券再投資的方式,實現對基礎貨幣的直接回收,相當于變相提高利率。美聯儲官員認為,待本輪加息周期正式開啟后再開始縮表可能是合適的。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勞工部于當地時間2月10日發布的美國1月份通脹數據顯示,1月份美國CPI同比大漲7.5%,創自1982年2月份以來同比最大漲幅。這也促使一些決策者支持更大幅度的加息,即50個基點。
不過,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并未暗示將在3月份加息50個基點,市場擔憂情緒有所緩解。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從市場交易者角度來看,1月份會議紀要可謂“平平無奇”,與此前會議上表述基本一致,即提及本輪加息和縮表會快于上一輪,未來縮表的幅度也會比較大,但是對于市場關注的數個問題,如3月份是否加息50個基點,并無回應。
同時,該研報認為,從貨幣政策視角看,我國堅守“以我為主”,且2015年12月份美國加息和2016年2月份我國降息的例子也證明,短期政策反向是合理且可能的。因此,美聯儲政策對我國政策的影響相對有限。
“考慮到美國通脹壓力不斷增大,美聯儲將加快收緊貨幣政策。在中美貨幣政策走向出現背離的大背景下,一季度將成為中國貨幣政策的重要操作窗口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貨幣政策需持續靠前發力、精準發力,穩定經濟大盤。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美國收緊預期愈演愈烈,但中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主”。中美貨幣政策錯位,根本在于經濟周期的錯位。2021年中國得益于疫情防控全球領先,率先完成復蘇周期,并率先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轉向。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貨幣政策將助力穩增長。一季度的窗口期,國內寬松的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大。
(編輯 崔漫 上官夢露)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