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從“馬路市場”到享譽全球的“世界超市”,義烏憑借著豐富的商品資源和強大的外貿活力,成為我國外貿業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作為我國外貿的風向標和重要窗口,義烏承擔著培育外貿新動能的重任。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義烏,深入義烏鐵路口岸、后宅街道李祖村、義烏國際商貿城等地,探尋外貿新模式、新生態,感受義烏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
激發消費活力
以“創客村”作為發展定位的李祖村,近年來吸引了一大批“創客”來此逐夢。在這里,“創客”隨處可見,讓人感受到外貿新業態的蓬勃生氣。來自五湖四海的“創客”成為李祖村發展的活力源泉,目前,該村已引進各類業態“創客”56家,其中80后“創客”48家(占比85%)。
“第一次來到李祖村的時候,一看到這個房子,就覺得特別適合我們。”西班牙老何家火腿合伙人唐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其直播工作室主要銷售由中歐班列進口到義烏來的西班牙特色美食——西班牙火腿。
據唐女士介紹,她和合伙人從去年開始做西班牙火腿直播生意,第一年銷售額就達3000萬元。雖然工作室坐落在李祖村這個小小的村子里面,但火腿產品卻銷往全國各地,主要客戶群體在一二線城市。
直播電商在義烏發展迅速。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義烏開展網紅直播帶貨61.2萬場,完成零售額460.3億元,同比增長33.8%。
外貿新業態激發了消費新活力,而外貿新產品則加速了義烏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步伐。
近年來,新能源系列產品迎來發展風口期,義烏依托市場優勢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優勢,將新能源系列產品作為第48個行業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東市場布局。市場中新能源經營主體達260余戶,主要經營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儲能電池、太陽能投光燈等產品。
義烏鐵路口岸見證了外貿新產品的崛起。義烏市陸港鐵路口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菁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通過“義新歐”中歐班列運送的貨物品類發生了變化,出口商品從最初的本地貨源義烏小商品為主,發展到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等外貿“新三樣”產品。
“義烏有信息光電、汽車制造等現代產業集群,基于義烏的市場優勢,有助于帶動中國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記者表示,以義烏為例,要將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與外貿轉型升級聯系在一起,不斷通過市場反饋,使企業推出更新的外貿產品,支持外貿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獲得更多市場機會。
除新業態、新產品外,義烏擁有的諸多新模式也加快了外貿新動能的培育。據了解,義烏先后承接30余項“國字號”改革試點和40余項省級改革試點。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自貿試驗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在義烏疊加。同時,義烏首創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并在全國復制推廣,創新出口拼箱貨物“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小商品數字自貿應用Chinagoods平臺為全球采購商提供一站式數字服務等。
“義烏首創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創新先查驗后裝運的數字化監管,極大地提升了監管效率,降低企業成本。”義烏市商務局局長楊忠宏表示,百家報關行、千家服務中介、萬家外貿公司、十萬家供應商組成的貿易服務鏈條幫助眾多中小企業“無技術門檻”參與國際貿易。
“市場采購貿易模式是我國探索外貿新模式的重要舉措,義烏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白明表示,市場采購貿易模式是一種面向專業市場的創新出口模式,有效激發了外貿市場的主體活力,對我國外貿穩定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跨境電商主體
積極打造自主品牌
今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商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前三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1.7萬億元,同比增長14.4%,拉動同期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速超1個百分點。上揚的增長曲線表明,跨境電商正在為我國外貿發展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在義烏,跨境電商已成為外貿發展新動能、轉型升級新渠道和高質量發展新抓手。今年前10個月,義烏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1005.95億元,同比增長12.06%。
“今年我們的銷售額增幅在5%到10%之間。”力天玩具負責人陳美君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力天玩具創辦于2002年,以外貿為主,出口中東、南美等地區。
“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增幅在百分之十幾至百分之二十之間。”外貿“老兵”永銀銀豪首飾負責人徐永康對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大家的信心都恢復了,總體向好是肯定的。”
微觀主體的信心,也可以從數據中得到印證。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7萬億元,月度增速由10月份的同比增長0.9%進一步提升至1.2%,連續兩個月保持正增長。
在信心恢復的同時,義烏跨境電商主體也在積極打造自主品牌。陳美君表示,目前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雖然今年銷售額在增長,但利潤率卻有所下降。面對這種情況,需要把“品牌化”“品質化”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只有品牌升級才可以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防止客戶流失。
“事實上,義烏很多企業已經在做品牌化了。”白明表示,“做品牌”與“當商戶”之間要雙向深入。一方面,商戶要介入生產過程成為制造商,另一方面制造商要走到前臺,實現產銷一體化,這樣的市場才比較靈敏。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時代,此舉能夠把客戶的訴求快速轉換成加工能力,更加精準地滿足客戶需求。
跨境電商主體不斷在義烏集聚。據悉,隨著線上市場大力發展,義烏已孕育出青巖劉、北下朱、國際陸港電商城等222個電商村、32個電商園區,吸引了各大電商平臺、超50萬戶電商賣家來義烏。
中國光大銀行原副行長武健表示,借助于跨境貿易平臺、物流以及支付手段的不斷創新,企業快速推進跨境電商業務,助力傳統外貿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民營商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平臺促進了自身內外貿易的融合,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貿易帶來了新增長點。
物流加速數字化
助力外貿轉型升級
在跨境電商交易全鏈條中,物流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作為“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地——義烏鐵路口岸承載著重要職責。
義烏鐵路口岸是“義新歐”中歐班列的始發站、“義甬舟”海鐵聯運班列的始發港,也是義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開放平臺。義烏鐵路口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義新歐”中歐班列是全國運營方向最多、運輸線路最長、載重率最高、跨越國家最多、換軌次數最多的運營線路之一。
依托鐵路口岸,“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平臺已開通19條國際鐵路貨運直達班列線路,截至今年11月20日,“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平臺累計往返運行突破6400列、發運量53萬標箱,位列全國中歐班列發運量第一梯隊。“義甬舟”海鐵聯運單月業務量最高超1.6萬標箱,2022年海鐵聯運發運80502標箱,同比增長17.6%;2023年前11個月,發運78264標箱,同比增長9.55%。
“義烏的國際物流做到了效率上媲美快遞,價格上仍然像普通物流一樣實惠。”楊忠宏認為,這是義烏物流的優勢。首先,是物流基礎設施完善,海運方面向西通過“義甬舟”大通道,借寧波舟山港出海,義烏的貨量占到寧波舟山港的七分之一。陸運方面向東通過“義新歐”打通亞歐陸上通道,其中義烏到西班牙馬德里是全球最長貨運專線。空運方面開通了到日本、菲律賓的貨運航班。其次,是形成了物流的規模效應,以及價格洼地效應。
義烏市國際陸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偉表示,下一步,將積極爭創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在境外積極打造中歐班列集散中心,促進“義新歐”中歐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探索開行“內貿+外貿”一體化的“雙循環”班列,進一步加強資源要素整合,做到以運帶貿、以貿促運。
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宮之光表示,義烏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至關重要,需要加強單點運營的協同,強化數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發展。建議與頭部商貿企業、跨境電商企業融合發展,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和供應鏈掌控能力。加快“走出去”戰略,建設海外倉,為國產商品參與全球競爭提供支撐。搭建物流樞紐云服務平臺,鏈接上下游企業,成為物流供應鏈鏈長,在協同中創造新的價值。
“跨境電商模式升級換代,供應鏈的節點優化是關鍵要素。”武健認為,海外倉成為跨境貿易降本增效的重要選擇。海外倉憑借自身特點,不僅解決了商品的海外倉儲、配送等物流痛點,還通過綜合服務平臺解決跨境電商在海外倉出口面臨的數據歸集、出口退稅、收結匯等難點問題,成為潛力較大、帶動作用較強的外貿新業態。
在實現規模化效應的同時,義烏數字貿易生態不斷完善。例如,在不斷推動口岸數字化發展方面,針對出口貿易新特點、新需求,在義烏鐵路口岸率先探索“先查驗后裝運”數字監管模式。在新模式下,海關將查驗環節前置,在裝箱前就完成查驗,避免了掏箱和二次裝箱,通關效率提升26%,人力成本下降10%,企業滿意度達100%,擴大了企業利潤,增強了義烏外貿電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除創新數字化監管模式以外,義烏還推出義支付(Yiwu Pay),與全球400多家銀行達成合作,業務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收付主流幣種達到21種。義烏打造的Chinagoods數字貿易平臺自2020年10月份上線以來,開通西班牙、迪拜、哥倫比亞等國家站6個,匯聚展示交易、倉儲物流、通關結匯、金融支付等貿易全流程服務,累計服務經營戶超5.8萬家,累計服務在線交易額超900億元。
“義烏出口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對內輻射全國產業帶腹地,逐步形成‘小商品,大市場’,日益成為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聯通的重要節點。”浙江智捷元港國際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袁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球呈現日用消費品迅速增長、區域經濟一體化加深、電商蓬勃發展等趨勢,對貿易服務和數字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