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今年以來,隨著中央與地方積極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落實落地,機械產品市場需求將持續改善,行業運行將進一步穩定向好。
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多個行業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此外,在重點監測的122種主要機械產品中,56%的產品前4個月的累計產量實現同比增長。
細究機械設備行業穩中向好的原因,宏觀政策有力推動自然不言而喻,同時也離不開相關企業紛紛借力數字賦能,持續打造發展新引擎。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下稱“深市”)上市公司為例,杭氧股份、杰瑞股份、美亞光電和中聯重科等機械設備公司在解碼企業發展路徑圖時,紛紛表達了對數字賦能企業發展的重視。
借數字賦能乘勢而上
2023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3月份,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
與此同時,全國范圍內也掀起一場推動設備更新的熱潮:山東開展更新改造,力爭工業技改投入900億元;四川每年拿出30億元支持設備升級、“智改數轉”、綠色低碳等項目;浙江明確對農機報廢更新予以補助……
受益于宏觀有利環境的推動,機械設備上市公司乘勢而上,紛紛瞄準數字化轉型,借力數字賦能打造業務增長新引擎。
例如,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借助互聯網思維和新興數字技術賦能,圍繞企業核心業務場景,持續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加速端對端、全球化的數字支撐體系建設,高效推進海外業務端對端平臺、智能制造數字化平臺、極致降本數字化平臺、農機數字化平臺等系統建設,加速對傳統管理模式、業務模式、制造模式、商業模式進行突破創新,以數據支撐業務拓展和管理運營。
同樣的,杭氧股份相關負責人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據悉,2023年,杭氧股份著眼于優化流程體系和治理架構,推動管理提升,旨在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啟動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項目化管理和智能制造,實施“數據基礎保障”“氣體運營可視化平臺”“能源信息管控平臺”“氣體智能工廠”等項目。
上述杭氧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持續完善優化信息化管理,SAP-ERP等系統和信息化平臺深入應用,有效提升管控效率,進而充分發揮公司能力、經驗和優勢,拓寬公司技術服務業務。”
積蓄實力揚帆海外
如果說數字化轉型給予了相關企業發展新動力,那么積極開展海外布局則賦予了相關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新天地。記者通過采訪發現,不少深市機械設備相關公司正憑借著數字賦能積累的新動力,不斷加速海外布局進程。
例如,杰瑞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持續推動各業務板塊在海外市場的協同配合,聚焦全球戰略客戶并在各板塊均取得新的突破,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公司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以2023年為例,杰瑞股份北美市場在研、產、供、銷、服全產業鏈職能布局上初具規模,本地化團隊建設健康發展。同時,公司成功實現第二套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的銷售及交付,推動多個油服客戶試用電驅壓裂設備并獲得客戶認可,成功與戰略客戶簽訂在北美市場首套電驅壓裂成套設備訂單。
再比如,中聯重科在深化推進海外生產基地拓展升級方面同樣成績亮眼。據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加速與德國摩泰克的技術融合,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同時,加速與德國威爾伯特的技術融合及轉型,強化相關產品在高端市場的布局。此外,加強與全球領先的農機制造商拉貝在農機和工起等板塊的協同。
在市場人士看來,目前,行業內的領軍企業憑借其品牌優勢、技術實力和市場布局,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中小企業也在通過差異化競爭、專業化服務等方式不斷突破,尋求市場份額的擴張。同時,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細化舉措逐步落地,重點領域投資力度繼續加大,將進一步夯實市場前景穩中向好的基礎。
(編輯 喬川川)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