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高敬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已經滿3年。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29日表示,3年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順利完成兩個履約周期,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
在生態環境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裴曉菲介紹,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包括強制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自愿性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兩個部分。強制和自愿兩個市場既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同向發力、互為補充,并通過配額清繳抵銷機制有機銜接。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目前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于2024年1月正式啟動,目前制度框架體系已構建完成,減排項目和自愿減排量即將進入申請登記的窗口期,鼓勵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碳減排行動。
裴曉菲說,3年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主要取得四個方面的進展:一是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制度框架。二是建成了“一網、兩機構、三平臺”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三是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顯提高。目前,企業均建立碳排放管理內控制度,管理水平和核算能力顯著提升。四是碳市場活力穩步提升。
他介紹,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4.65億噸,成交額約270億元。交易規模逐步擴大,第二個履約周期的成交量和成交額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分別增長19%和89%,且第二個履約周期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參與交易的企業占總數的82%,較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近50%。同時,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由啟動時的48元/噸,上漲至今年7月26日收盤價91.6元/噸,上漲了90.8%。
裴曉菲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持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擴大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主體和產品,探索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配額分配方式,深化碳市場國際交流與合作,著力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