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與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風公司”)從合資合作升級到全面戰略合作,東風公司成為小康股份第二大股東。小康股份董事長張興海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小康股份和東風公司將發揮各自優勢,加大對公司旗下金康新能源的資源及資金投入,在重慶打造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
全產業鏈深化合作
中國證券報:如何發揮混改優勢?
張興海:小康股份和東風公司有17年的合資歷史,東風小康“從零起步到百億規模”的創業史,是“民企與央企創新性合作模式”的成功驗證。通過此次重組整合資源,可以減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本次重組后,東風公司成為小康股份的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深化雙方在傳統乘用車市場的戰略合作,實現資源互補,推動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兩大業務板塊的一體化、集約型發展;在汽車行業技術、業務、成本等資源平臺化發展的背景下,重組可以互相賦能,抱團發展。
今年4月,在重慶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康股份與東風公司達成全產業鏈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在整車平臺、動力總成、三電、電子架構四個領域協同合作,后續將擴展至智能網聯、氫燃料、后市場等領域的戰略合作。
根據公司與重慶兩江新區、東風公司的協議,以金康新能源作為中高端新能源整車板塊合作平臺,東風公司將與小康股份重新梳理金康新能源的公司治理架構、市場化運行體制機制、品牌戰略與定位、商品計劃、營銷戰略等,同步開展可行性研究,充分發揮小康股份和東風公司的優勢,加大對金康新能源的資源及資金投入,在重慶打造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將金康新能源打造成為中高端新能源汽車標桿企業,將小康股份打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百萬量級整車企業。
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
中國證券報: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有何發展規劃?
張興海:2016年公司啟動“智能生態戰略”,投入百億元,按照全球標準打造“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向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的全面戰略轉型升級。同年,公司在美國硅谷成立了SERES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技術開發、產品工程設計和開發。三年多來,自主研發了行業領先的電驅動系統、整車控制器、動力電池系統、增程器、保護性自主駕駛等核心技術,掌握了從算法到工程開發的汽車軟硬件技術。首款智能電動汽車賽力斯5已經交付用戶體驗,未來將根據用戶訂單順序批量交付。
未來,公司將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向不動搖,并做好三個協同。經營“兩手都要硬”,現有業務抓效益,新業務抓突破。技術路線雙核驅動“兩條腿走路”,傳統燃油車與智能電動汽車同步發展。產品布局“兩大系列并進”,乘用車與商用車并行推進。同時,做好保障,與東風公司實現協同,共享雙方優勢資源。
中國證券報:公司的電動技術有何優勢?
張興海:公司培育并形成了以“中國領先,世界先進”的電驅動三電技術和差異化特色的增程式技術。賽力斯5就是采用搭載大功率電機和大容量電池的第三代增程技術,既能燒油又能用電,可提供超過150公里(純電續航)+R(增程器介入后的續航)的續航里程,解決用戶的里程焦慮痛點,實現有電充電、無電加油、全時電驅、里程無憂;同時,后續7合一集成式增程器及米勒循環發動機等技術在研發當中。
近三年研發投入超40億元
中國證券報:智能化方面公司有何規劃布局?
張興海:為推動智能化發展,公司成立了智能設計院,硅谷、重慶兩地協同研發,涵蓋了軟件平臺開發、整車控制策略、智能開發等板塊。同時,與華為生態、阿里生態、百度生態打通,加大5G在汽車上的應用儲備。5月,華為宣布與18家知名汽車品牌共同打造“5G汽車生態圈”,其中就包括公司旗下的東風小康和金康賽力斯。
目前,公司已具備L2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系統集成、整車測試驗證能力,已完成L2級自動駕駛產品的開發,并搭載在東風風光、金康賽力斯兩個品牌的多款產品上。同時,基于域控制器、軟件及仿真測試等技術,開展研發以突破L2.5自動駕駛。L3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仍處于研發階段。
中國證券報:公司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張興海:以技術創新和智能制造為兩個抓手,推進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方面,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22億元,占總銷售收入超過12%。近三年,公司研發投入超過40億元,占總銷售收入超過7%,在中國汽車行業處于領先水平,培育并形成了國際領先的電驅動三電技術和差異化特色的增程式技術,并與華為、阿里等合作,集成了領先的智能網聯技術。
智能制造方面,近三年公司智能制造總投入超過80億元,占總銷售收入的13.4%,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比如,按照數字化、智能化的要求,全力打造“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金康賽力斯兩江工廠,實現了生產線平臺化、柔性化、透明化,生產車間使用機器人超過1000臺。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