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11月2日,ST撫鋼三季報披露后的首個交易日,公司股價迎來漲停,收于8.75元/股,已經超過當初重整時債傳股的轉股價格7.92元,ST撫鋼也被市場看作成功的重整案例。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遼寧已有鋅業股份、錦化氯堿等多家企業通過“重整”擺脫困境,“重整”也成為部分有挽救價值企業的“再生”之道。目前,*ST天娛的“重整”進程正在疾速推進,表決“重整”方案的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也召開在即,公司能否借力此次“重整”力挽狂瀾,仍值得市場期待。
將對“重整”方案進行表決
“‘重整’是《破產法》三大程序之一,不同于清算與和解程序,‘重整’的目的在于挽救仍有價值的企業,以債務人現有財產為基礎,以恢復與重建債務人為目的,最終實現債務人、債權人、社會利益的多方平衡。”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重整’目的在于重建企業,通過債權人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執行重整計劃,以恢復債務人持續經營能力,避免破產清算所帶來的不良后果。”
10月10日,國務院曾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指出要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其中在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上,提出要完善并購重組和破產重整等制度,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暢通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有關地區和部門要綜合施策,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方式出清風險。
上述律師表示,“重整可以采用多樣性的主動手段,能夠積極挽救企業于危難之中,使得企業恢復經營的能力得以增強,對于企業來說,‘起死回生’的可能性也更大。”
記者從*ST天娛了解到,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將于本周四舉行,對“重整”方案進行表決,如若重整方案獲得通過,就將進入重整計劃的執行階段,公司也有望通過“重整”擺脫困境,獲得重生。
“在今年疫情不利影響下,公司‘重整’推進效率還是很高的,政策支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前述市場人士表示:“‘重整’作為部分困難公司實施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的重要路徑,正日漸成為一項常態化的脫困救助途徑。”
在今年5月下旬,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曾提到充分發揮破產制度促進市場主體優勝劣汰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作用,2019年482家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通過重整走出困境。
虧損已經大幅減少
由于財務負擔沉重,計提大額商譽及資產減值,ST天娛2018年、2019年分別虧損71.51億元和11.98億元。隨著重整的推進,*ST天娛業績正持續向好。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1.97億元,較去年同比減虧51.47%,其中第三季度單季虧損1756.79萬元,較去年同比減虧91.36%
“因債務負擔*ST天娛目前承受著高額的財務費用,扣除這部分影響,公司預計每年可實現約2億元左右的經營性利潤,從公司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可以看到,在重整受理后,公司巨額有息債務停止計息,虧損已經大幅度減少。”一位*ST天娛債權人代表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債轉股后,*ST天娛有望迅速恢復造血功能。重整計劃實施帶來的重整收益可以保證今年實現扭虧,確保公司上市地位,這樣我們債權人的利益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據統計,截至10月底,目前處于申請重整階段的上市公司有13家,已經進入受理階段的上市公司有7家,部分公司在進入重整程序后,股價出現大幅上漲。歷史上,部分完成重整的企業由于業績改善,股價也多有不俗表現。
對此,廣發證券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表示,“重整概念股經常會受市場追捧,通過重整,上市公司一方面解決了高額債務,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化解掉財務危機與退市風險;另一方面,將快速恢復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卸下債務包袱實現輕裝上陣;此外,絕大部分進入重整程序的公司股價處于歷史低位,而上市公司重整成功率又極高,來自底部的盈利修復、預期反轉大部分時候會助推二級市場股價迅速上漲。”
記者注意到,*ST天娛是第一家被受理重整的互聯網輕資產上市公司,也是大連歷史上第一家正式進入重整程序的上市公司。據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東北地區目前有13家ST類上市公司,部分企業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如果*ST天娛近期能順利完成重整,對這些企業脫困也將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編輯 張偉 喬川川)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