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近日,湖南發布《湖南省新能源與節能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至2025年打造年產值4000億元的新能源與節能產業集群。規劃還提出,“全省新增50個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以上;在產業集聚度上,力爭新增年產值過500億元、過200億元、過100億元的特色產業園區,分別達到2個、5個、10個。”
3月22日,湖南省又發出針對該規劃的解讀。解讀明確表示,“要將新能源與節能產業打造成為國家級產業集群,支撐我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為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提供堅實的材料支撐。”
多家上市公司聞風而動,在各自專長領域加快落實新能源產業政策。
上市公司發力掘金新商機
汽車制造、工程機械兩大產業是湖南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傳統產業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湖南也在新能源等賽道上制定政策并精準發力。
湖南新能源乘用車產業迎來新商機。記者了解到,比亞迪長沙DM-i超級混合動力工廠項目二期建設將在今年5月完工投產。屆時,這一座“超級工廠”將成為比亞迪車系產品最多、產能最大、配套最全的戰略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產新能源汽車超60萬輛,年產值超550億元,利稅將超10億元。
長沙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了工廠建設之外,我們還將積極推動比亞迪銷售基地落地,構建產銷一體化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另外,湖南新能源工程機械產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3月末,三一集團旗下的三一專汽將交付200多輛總價值超1億元的純電動攪拌車,產品將發往海南、河北等地。三一專汽總經理曹特向記者表示:“當前,新能源工程車發展態勢迅猛,已成為我們業務新增長極,我們生產的純電動攪拌車已占據國內市場60%以上。我們還特別推出了充電型、換電型等不同款式純電動攪拌車。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工程車訂單已近600臺。今年要力爭實現6000臺電動工程車銷售量、近60億元產值的目標,新能源工程車產值利潤可與傳統燃油工程車平分秋色。”
同時,湖南新能源產業上游企業也在迅猛發展。3月27日,湖南科創板上市企業長遠鋰科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3.5億元至34.5億元,同比增長175.77%至184.00%,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8億元至3.2億元,同比增長143.00%至177.72%。公司表示,車用鋰電池正極材料擴產一期項目建成投產,新建產能逐步釋放且量價齊升,預計隨產能規模擴張,凈利潤還有增長空間。
另外,中科電氣于近日完成22.06億元定向增發,獲得成都產投、UBSAG、麥格理銀行等機構踴躍認購。本輪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年產5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年產3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及4.5萬噸石墨化加工建設項目。
公共交通加快“油換電”進程
新能源產品落地,疊加新能源政策出臺,帶來了哪些改變?
3月27日,《證券日報》記者隨機走訪了長沙出租車企業及公交企業。來自湖南平江的出租車司機李德清說,“現在路上跑的主要是比亞迪電動出租車,我們集體采購還有一定優惠。”他補充道,“長沙開放了5000多個充電樁,可以隨時隨地充電,也可以使用夜晚谷電充電,價格大約4毛錢一度。一臺車充滿大概有50度電,可以跑300公里城市道路。現在一公里收費2元。相比燃油車,電動車跑出租更合算。”
他向記者展示了比亞迪工廠即將交付的“藍的”出租車,“我們公司還有一些未到退役期的燃油出租車和天然氣出租車。知道電動車經濟效益更好,司機們都在催促公司早日完成采購計劃,比亞迪那邊也在加緊生產。公司決定提前換車加快‘油換電’‘氣換電’速度。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全面實現電動化了。”
在龍驤公交巴士上,來自湖南常德的公交司機董獻向記者介紹:“我們也準備在今年全面完成‘油換電’和‘油混換電’。新能源大巴主要來自北汽福田、比亞迪和中車時代,地方政府還為公交運營公司提供換車補貼。這些電動車可以在停車站用市電充電,也可以用電網儲能站充電,還能用屋頂光伏發電的蓄電設備充電。”
(編輯 上官夢露)
17:26 | 安寧股份:公司現有產品鈦精礦和釩... |
17:26 | 博隆技術:從美國進口的原材料占比... |
17:26 | 博隆技術:截至2025年4月30日股東... |
17:26 | 渤海輪渡:第二艘新能源電動車運輸... |
17:26 | 渤海輪渡:截至2025年4月30日股東... |
17:26 | 長虹華意:公司與可口可樂公司沒有... |
17:26 | 成都華微: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通... |
17:26 | 德恩精工:公司旗下子公司德恩航天... |
17:25 | 德恩精工:公司在機器視覺方面已取... |
17:25 | 德邁仕:公司定點及前期研發產品包... |
17:25 | 德邁仕: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現金流... |
17:25 | 登云股份:公司將根據實際資金需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